浅谈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和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如何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应注重其探索性和实践性。 一、 注重探索性 探究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解决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当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一要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怎样产生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二要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对你有哪些启示?成立小组、制订方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 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 二、 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提倡教学活动化,指的就是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不单纯是指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也不单纯是指课堂中学生的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被赋予了更宽泛的内容和意义。教学活动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并不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到各家银行查不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去了解银行的一些主要业务。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因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b0dcd1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