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琴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陈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传授者到组织引导者的角色转换,让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角,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清晰,环节紧凑,引导学生在“玩对称——识对称——探对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整堂课学生学习性高,通过亲身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一下是我对整堂课的感受: 一、 合理利用导学案,突出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本节课,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关系时,巧妙地运用了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相对应的练习,通过任务的形式获得新知,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概括,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 渗透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数学思想,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数学注重思维的严谨性,数学课堂往往都是沉闷、严肃的,而陈老师恰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数学课,上课伊始,陈老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实验入手,用对折、拓印的方法,从科学的角度诠释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观的感受事物的对称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新课标鼓励教学创新的理念。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陈老师注重学生的亲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利用自己的身体摆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判一判,不仅对新知作了进一步加深,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对称点这一概念时,老师组织学生通过找与班上同学相对应的另一个同学这样的游戏,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对称点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为之后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了铺垫。 三、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生成与运用过程 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探究“轴对称图形概念”这一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折一折的方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动手实验,对折不同的平面图形,观察,比较,使抽象的东西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易于学生的理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易于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而且利于学生养成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创新的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后面的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分别判断不同的国旗、字母、数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并没有马上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以此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最后,陈老师引导学生看图找规律,体验不同数字组成的轴对称图形,并且启发学生自己按规律设计轴对称图形,在这里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所在,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对于本课,我仅提出几点小小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点燃思维的火花 对于整堂课而言,我认为没有突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有动手做的过程,但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没有擦出思维的火花,在探究一些概念性问题时,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让孩子们的不同思想得到碰撞和交流,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收获,并且在教学时,不应怕“浪费时间”而让孩子失去发言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多说。 二、强调数学的严谨性 在本课导入环节,陈老师是运用的一个小实验进行新知教学的,在一张纸的一边涂上红墨水,然后对折,拓印出另一边,我在想,平时在我们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轴对称图形能保证左右两边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吗?并且这节课的教学侧重于对一个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知识,而拓印得出的是两个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知识,所以在这里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是不是会更好一些,既保证了知识的严谨性,突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巧妙地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教学的创新。 三、 我想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教师基本功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事业者的必然追求。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丽。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陈老师“数学源于生活,玩中学”的教学思想是我值得学习的,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追求完善中走向成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edaca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