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图形》评课稿 华北石油钻二中学 张荟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肖老师的《中心对称图形》一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教师吃透了教材,用活了教材;学生探究了方法,掌握了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尝试了美的创造。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本课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 活用教材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心对称图形》是继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变换后,对旋转变换的特例──中心对称所做的进一步探究。它是综合运用各种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的重要基础,与现实生活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但教材上内容比较少,看得出肖老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做了一番细心的揣摩,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内容合理、充实而且实用。既让学生认识了中心对称图形,又通过与中心对称的对比把中心对称的性质迁移到中心对称图形,还让学生在欣赏中心对称图形美的同时,激起创造美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清新流畅,探究与审美贯穿始终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肖老师首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扑克设计了一个小“魔术”,从几张扑克牌中随意抽取一张再放进去,她可以很快地发现抽出的是哪一张,从而引出课题。因为学生充满了好奇,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求知欲,为本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看了这个小魔术,学生们兴奋之余,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肖老师直奔主题,以线段和平行四边形为例,由对它们的变换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紧接着让学生从一些常见的商品标志和装饰图案中识别中心对称图形,这些图案学生耳熟能详,尤其是中石油的标志,作为石油子女,他们以这个标志而自豪,更会认真地识别。同时,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又把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作对比。既加深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又顺利地实现了从中心对称到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迁移,并利用性质成功地探究一些实际问题。如在不规则的公园绿地上,只修一条笔直的小路,就 1 把整个绿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过了一把当设计师的瘾,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实用价值。 最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心对称图形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不仅欣赏了视觉上的均匀、对称、和谐之美,也感受到运转的平稳、省力、舒适之美,使他们深切认识到数学原来如此奇妙、美丽、实用,从而激起创造美的欲望。 这样的教学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整个课堂,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他们个个精神愉悦,探索积极,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开放式的小结和作业是本课的又一特色 小结部分是一个发散式的问题串,其中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回答:“你还有哪些想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想偿试做这个小“魔术”;有的想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还有的学生想继续探索等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学生意犹未尽,老师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成功地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最后肖老师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一道开放式作业题: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枚校徽,达成学生创造美的心愿和为学校增光的心愿,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他们创造能力的机会,实现了知识的升华。 四、课堂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常言道:“不会赞美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处流露出对学生的肯定、赏识和鼓励。如:“你把握了定义的要点”,“你的设计简单明了”,“看来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 “说不定你的创作灵感就源于今天所学的《中心对称图形》”等等,这些即时的激励性的评价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展示自我、各抒己见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收获探究成果的同时,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快乐。另外,肖老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回答吊扇是中心对称图形时,肖老师既没有正面给出答案,也没有再叫其他学生回答,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回归概念,自我纠正,在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收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教学是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学生归纳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时,说到“绕图形内一点旋转”,“内”字是否恰当,老师没有给出合理的点评。二是肖老师在评价方面做得还不够完美,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机,点评用语显得有些单一,如反复用到“非常不错”这样的评价, 2 评价的效果就要被打折扣。 我的点评结束,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47b25e312b3169a451a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