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走进小学课堂

时间:2022-11-22 13:1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书五经”走进小学课堂

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校内,有一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现已被封闭了,但原先的宏伟气势依稀可见,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府学文庙”,简称文庙。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明洪武二年重建,是展现孔子及其弟子儒家文化的大型古建筑,在规模上仅次于曲阜的孔庙。 今年秋季开学,大明湖路小学的学生们发现他们又多了一门新课程——《国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来开设《国学》课,在山东是首创。这是大明湖路小学杨校长长期以来的一个夙愿。文庙是校园里一道独特风景,虽已沉寂,却时常敲击着杨校长的心灵,促他思索:作为一位小学校长,在网络时代和“快餐式”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应该给予孩子一些什么?怎样给予?他说,国学,博大精深,积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现代孩子们迫切需要的,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用。况且,孩子们年龄小、记忆力强,正是读经诵典的大好时机。 文庙,这一独特的校园文化给开设《国学》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又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机遇,使得《国学》课开设有了充足的理由和空间,也使得杨校长的心愿得以实现。整整一个暑期,杨校长和他的同事们为此而忙碌。他们组织骨干教师为每一个年级的孩子都编写了《国学》启蒙教育实验读本。国学教材的编写以“四书五经”为主,选编了《论语》《孟子》《易经》《左传》《诗经》中的部分内容,并精选了部分古文经典段落。《国学》课每周一节,并利用早自习、课前5分钟的时间集体诵读。 营养不良与腹有诗书

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课的消息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大明湖路小学邀请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以及济南的一些著名评论家、诗人进行了论证。有专家提出,现在国学素养匮乏而导致“营养不良”已成为部分学生的通病。

一位学生家长曾对记者说,让孩子弹钢琴、练舞蹈、上“奥校”,能让孩子学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而让孩子读经诵典,背些“之乎者也”有什么实际的益处呢?“现在的学生都热衷各种各样的证书考级、网络软件等时髦的东西,谁还有心思去钻‘故纸堆’呀!”某高校一名学生告诉记者。

不容否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束之高阁,而导致孩子们极度的“营养不良”。大学生居然叫不出“四书”的名字。孩子中流传着“灰色童谣”,满嘴的网络新词。也许正因为如此,将《国学》作为正式课程,其意义更为深远。 19986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成功实施希望工程后,又推出一项跨世纪的青少年社会文化工程———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训练和熏陶,引领他们把许多无意识的记忆变为有意识的文化准备。应该说,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创举。大明湖路小学在广泛开展“古文诵读”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到了内涵更深邃的“四书五经”,力求使学生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袁中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但《国学》里面的一些文化精髓仍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诚信、自强、修身等,学习古文化,既可学习古代语言,又可


从中汲取智慧,一举两得。

在学校设立正式的《国学》课程,是不是“复古”?是不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让小学生读经诵典,对学生的创造力到底是一种束缚还是一种挖掘?对这些忧虑,大明湖路小学也做了充分论证。在征求一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的意见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国学》课的开设持赞同意见。有家长认为,当今世界经济知识崛起,异域文化的撞击和沟通遍及全球,做好面向新世纪的人文精神建设这篇大文章,是一个民族能否以独特的精神风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性问题。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认为,“四书五经”中的一些观点,虽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与现代文明并不矛盾,而且有着惊人的相似。采访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国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古诗文里本身就蕴含着很多有创造力的东西,学生们学习了古诗文后,还会自己模仿创造新的句子。且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通的,很多大科学家古文底子都很好。 《国学》课怎样教?

记者曾在大明湖路小学观摩过两节《国学》课,教学方式“中西合璧”,古今共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赋予了古老的《国学》更多新的内容。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伴随着悠长的古筝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齐声诵读。在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时,老师李兰铎轻点鼠标,在投影仪上就出现了“两小儿辩日”的动画画面,随后,老师就用这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有回答不出的问题,可见,人人都有自己的不足,要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

在讲解“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时,老师先用录音机放了一个“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利用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故事来讲明这句话的含义。

而在另一节《国学》课上,老师郭骏先是领孩子们诵读荀子的《劝学》篇,然后,再通过电脑播放了《愚公移山》的动画片。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联想到居里夫人的“没有信心,将一事无成”的名言。接下来,孩子们自己的感想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有的孩子想到了“水滴石穿”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自己学画画半途而废等。 对于《国学》课到底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专家认为,《国学》知识范畴不应该太狭窄,“四书五经”只是其中一部分,唐诗宋词《孙子兵法》等都可列入其中。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广义的《国学》还应该包括儿歌、童话、对联、神话故事,甚至包括“变脸、剪纸、皮影戏”等民间艺术

专家们普遍认为,《国学》知识不一定非得现在就弄明白什么意思,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知识积淀,会有正确理解,并做出正确判断,况且很多国学知识的解释并不是惟一的。也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学》的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时代性与现实性,而且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有趣味性。《国学》的教学内容不要单一,还应该与其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让《国学》的学习有一个大的“外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174cb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