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课题: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知识与技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能 教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学 过程与方情。 目 法 标 学会赏析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能够学以致情感态度用。 价值观 教学重点 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学会赏析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课中教师活动 反思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歌 二、新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理解内容 教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 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学 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 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 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内 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 诗意。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赏析诗句 容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诗中是怎样写“望”岳的吗? 明确: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2.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课时: 58 任课教师 欧阳洁 明确: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诗句中可看出。 目标导学三:结合背景,把握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背景链接: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却看不出作者有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 明确: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目标导学四:仔细品味,理解写法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明确:(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射下去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3)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五、六句实写,七、八句虚写,虚实交错,意蕴悠长。(4)诗歌情景交融,写景有序。先集中写景,后集中抒情;先远望,后近看,再凝望。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7f590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