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时间:2022-07-21 09:25: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我校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当今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教师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讲历史,将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了“历史课”。教师偏向于用过多的时间来介绍古代的杰出人物,忽略了诸如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渗透。讲历史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生活实际,片面宣讲历史知识,只能造成对传统文教育的背离。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让小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接触传统文化,而没有必要泥古非今。 其次,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也是小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知识的灌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让孩子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方面,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其实,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还有的教师对本土传统文化过分推崇,没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置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综合考虑、客观评价,回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缺陷,对小学生的教育以“教化”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不理


解、不承认、不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精神个性和独立人格。也有些家长盲目用传统文化来作为“家教”“家规”的内容,其实全都是封建伦理那一套三纲五常和“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前的社会生活脱节。甚至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模仿和简单继承,忽视创新。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本校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再就是要求小学生被动学习多,而让小学生主动创新少。现在有些地方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穿上古时候的衣服,让老师穿上长衫。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难道穿着西装革履,就不能讲传统文化了吗有些地方让小学生读经,摇头晃脑的,这也没有必要。比如,告诉孩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教育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小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假如让学生死记硬背“吾道一贯之,忠恕而已”。小学生能懂吗让学生受生涩的古文的折磨,他们能有兴趣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吗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追求形式。过分让小学生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扼杀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影响小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上述这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误解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做法不但不能让孩子受益,还在不同程度上会误导孩子,因此,教师和孩子家长应该以此为鉴,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小学生切实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留住我们的民族传统之根。 孔子曰“幼志于学”,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习、教育要趁早”。小学阶段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阶段,又是关键期。小学生容易对接触到的事物产生认同从而生发情感的共鸣,如果小学生耳闻目睹的是无处不在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事象”“物象”,自然而然地会接受影响,并逐步上升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从而远离、排斥一些丑陋的东西。小学阶段是生长与发育的最佳时期与关键时期,是个人日后发展的基础阶段,是为人的一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育是为人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所以,加强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践,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



(

五营中心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279dd6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