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惟文,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发现矛盾,走向议论的更深处 学习目标: 1、能够发现并指出例文矛盾制造的方向。 2、通过方法学习,能够根据矛盾的切入口,提升议论语段的深度。 学习过程: 1、导入: 晋代的文学家陆士龙在《豫章内史》中写道:“哲思惟文,沦心众妙,洞志灵源。”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让自己的议论语段洞察深刻,灵活思辨的源头,进而让我们的考场作文使阅卷老师沦陷于其中,夸赞我们为文之妙。 2、投影学习目标。 3、投影例文剖析。 阅读星期三作文晚练中标准段落的写作内容,指出议论语段的特点。 北岛曾说:“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仅是物质上的幸福,更是精神上的幸福。有人说,幸福没那么简单,但在我看来,只要微笑面对,从日常的琐事中也可以发现幸福。杨绛先生已愈百岁,生活平淡、安静,虽琐碎但是很幸福,她从书中,从与孙女的游戏中,不断寻找幸福。正因如此,她的人生才会丰富而有意义。从生活中追寻幸福,并不断地将幸福种进心里,作为内心的慰藉,从而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微妙的美丽,微妙的享受过后迎接美好的明天。 ----《笑着追寻幸福》 总结:议论语段看似华丽,实则简单、空泛、浮于表面,不见鞭辟入里的思维火花。 板书:简单、空泛、浮夸 4、给大家 5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总结范例中矛盾制造的切入口。每组一个代表进行阐述本组观点。第六组民主,任选一个。 教师小结: 范例1: 我们只有投入时间与精力,涉足深水,穷尽天空,才可探得一切奥秘,才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反之,那些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在浅岸徘徊的人,终其一生也只能碌碌无为。 ------ (黄校)《只要投入,一切皆有可能》作文晚练 范例2: 用“不可能”这三个字去面对困难时,心生畏惧的人说出口,充斥他内心的是退缩与怯懦。而勇者绝不会将他挂在嘴边,一颗敢于挑战的心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基石。 ------(马东雷)《只要投入,一切皆有可能》 方法总结: 话说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只字未提爱字,却见爱的很浓。我们的辩证分析其实也应当如斯,与其正面出击,不如迂回敌后,从事物相反的对立面入手去发现矛盾。 在投入与不投入、可能与不可能的辨析中,思路将越来越明晰。 板书:相反对立面 范例1: 社会对长江大学救人事件过度关注,使得当事人一次次回忆、复述事发场景,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关注”当然是需要的,但过度关注却带来了严重伤害。 -------《关注》 范例2: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委婉、内敛、谦虚、含蓄是国人的特性。在平常的生活中,听到赞美词,每一个人都会连连摇头,摆手,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但当他人至诚至真的请教时,过度的谦方法总结: 关注、谦虚都是需要的,但是过度的量变就会应发质变,导致严重的后果。从这个矛盾的角度辨析我们立意就会越来越深刻。 板书:量变、质变的角度 范例1: 人们总是难以掌控自己的主观情感,甚至让其左右自己的判断,导致一错再错。公平公正是顾全大局,不加个人情感色彩,理智地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 -----王畅 《公平公正》作文小练 范例2: 然而用心、用智慧就一定能够创造所有可能吗?其实也非必然,敢于挑战,多一份激情,至少当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准则。 历史上第一代永动机的遗留下来的书籍、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每一个构思、设想,创意都是严谨、认真的;每一个图形都是精致入微的投入。不知它困扰了几代科学家?直到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出,才解开了人们的疑团,永动机是绝不存在的。由此观之,除了专心的投入,严谨、认真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 -------赵本田《只要投入,一切皆有可能》 方法总结: 主观因素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结合分析,会让我们的议论更显得理智、客观。 板书:主观、客观的角度 范例: 当然,痴迷不同于一般的迷恋。迷恋者,也许会随着时光的流转、容颜的褪色而让热情渐渐降温;而痴迷者却不然,他们即使白发斑斑,依旧面朝大海反复吟唱一首忧伤而明媚的情歌。 ---------《痴迷》 方法总结: 将“痴迷”与“迷恋”作了辨析后,“痴迷”的情感投入的强烈持久特性,就被突显出来,这是颇见作者笔力的地方。 板书:相似概念 范例: “掌声”的共性特征是肯定、赞赏、鼓励、喝彩等,但其共性下也隐含着不易察觉的个性特征——有盲目趋众的倾向,如在某些场合出现的毫无厘头地低俗搞笑的掌声,拍掌人自身甚至不理解为什么鼓掌,那么,这种场景下的掌声就是令人倒胃的起哄。 ---------《掌声》 方法总结: 同一事物置于不同的背景下,会突显出该事物在常态下被遮盖的个性特征。发现此处矛盾,你的文章才会有独到发现。 板书:置于不同的背景 虚就是保留、保守乃至自私。 --------《谦虚》 三、课堂练笔: 根据发现矛盾的五个切入口,以《尊严》为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具有深度的议论语段。 3、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发现矛盾: 面对受辱,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昂起高贵的头颅,挺起铮铮铁骨,彰显我们的人格尊严。但事实往往并非如同自己所愿。曾几何时,“东亚病夫”是多么的刺耳,多么的让人咬牙切齿。可是为什么当初的中国却摆脱不了这个“骂名”?无疑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实力,因为没有实力而没有了人格的尊严,只能成为世界列强的笑柄。所以不要抱怨社会不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能够在强权面前、在侮辱面前挣得尊严,首先源于我们有实力、有胆略。 4、从与相似概念的辨析中发现矛盾: 当然,尊贵不同于尊严。尊贵者,以“只选最贵的,不选最好的”为炫耀口号,21世纪最贵的东西——服务。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在炙热的夏季送上一杯宁神的清茶,在寒冷的冬季奉上一条热腾腾的毛巾,让消费变成了一种享受,让“上帝”也优雅、尊贵起来。尊贵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他人,是自认为的物质、地位的显贵;而捍卫尊严者却不然,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卖、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尊严是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 5、置于不同的背景下发现矛盾 剪头发认识一个发型师。收费比大部分人贵,但是绝不染发,绝不烫发,绝不向客人推销任何东西。他的理由是:第一,用最简单的方式能让客人满意才算手艺;第二,我的专业是剃头的,不是推销的。窃以为,这是职业尊严。 但是,在经济大潮之下,一些身着漂亮制服的店员不解风情,反而“一秒钟COSPLAY”白雪公主的后妈,摆出了国内奢侈品商店里最常见的“晚娘脸”:虽然勉强维持着僵硬的微笑,但是从身体语言到每一句对话,傲慢而又略带不耐烦的应付着。 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而且歧义颇多。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人们都得求我,到哪儿都是VIP,一张嘴就有话筒往前递。窃以为,这是“特权”,绝非“尊严”。对特权的追求,恰恰是没有尊严的人才拼命去做的事。 四、教师课堂总结:矛盾是分析事物、辨明道理的“入口”,希望大家今后提笔为文时有一份理趣的哲思在其中。让我们的思想走的更深、更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b72fcc941ea76e58fa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