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11-21 00:28: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出示黄鹤楼图片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

崔颢(hào)(约公元704年—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初唐著名诗人。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即《黄鹤楼》

2.了解背景。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黄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3.划分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品读古诗,研读赏析。 1.注释。

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汉阳:地区,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6)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7)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8)乡关:故乡。 2.诗歌翻译。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3.诗歌赏析。

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颈联描写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四、合作交流。

1.诗中“黄鹤”一词再三出现有何妙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e4721b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