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课堂导入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二、释题,背景 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3.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诗歌,并勾画出诗歌中的意象。 (教师点拨: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物象+情感) 四、分组赏析 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赏析一句。讨论完毕后汇报成果,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进行补充。(教师点拨赏析方式,主要是抓住重点意象和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杨花落尽子规啼”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1)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2)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3)过五溪: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1)“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2)“明月”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4. “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五、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1.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明确: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主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2.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eb712f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