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新、活、实”,优化课堂教学 —— 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认真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感受颇深。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受陶行知教育创新的启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树立“与学生同乐、同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平等观、民主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法中的“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是“教学做合一”。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双边的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乐学,首先要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陶行知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那么,如何启发引导,使学生乐学呢?创设情境教学是最好的方法。教学《识字三》一课,我根据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情境教学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坐火车去美丽的公园里游玩。火车就要开了,请大家坐好,注意安全。”小朋友们听了,可高兴了,他们唱着《火车开了》的歌儿和我一起进入了情境中。然后,出现画有优美风景的公园的课件,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兴趣。游一游,看一看,说一说,让说话的训练在游戏中得到解决,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解放学生的思想,发挥儿童的才智,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实施教学中的“实” 陶行知的一生是求真创新、开拓前进的一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一起追求的治学、育人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一节课如果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又唱又跳,又说又画,但是,仔细一琢磨, 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并没有掌握,这也谈不上是一节成功的好课。在教学中我重点强调“实效”,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老师踏踏实实地教,不做表面文章。如在教学生如何朗读《大海睡了》一文时,我通过前面的看图、学文,让学生感受到大海宁静温柔的美,让学生把这种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听老师读、听录音读、小朋友自由读、比赛读。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一次比一次有感情。让学生在不同的读中感受到大海熟睡时安静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感在读中得升华:深夜里的大海多美呀!从而引伸到了解大自然的美,我们家乡的美,我们伟大祖国的美,让学生懂得这些美需要我们的努力和付出。 三、体现教改中的“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这里“适当的营养”指的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它包括学生的兴趣、意志力等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力的培养是搞好学习的关键。而学生学的“趣”是由教师教得“趣”引发来的。如教学《秋姑娘的信》第二教时,在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时,我没有采用以前的用字卡认读的方式,而是带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识字得到巩固:“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里的秋天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孩子们闭上眼睛遐想的时候,我将一张画有长满苹果的大树贴在黑板上,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这节课上要求认识的字。孩子们一睁开眼睛,都发出惊喜地叫声:“哇!这么多的苹果!”然后我让孩子们去摘树上的苹果,谁能读出苹果上的字,就把苹果奖励给他。孩子们可感兴趣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读出苹果上的字,有的还能用这个字说一句完整的话。当他们把树上的苹果都摘完时,发现树妈妈在对着大家笑,(因为我在苹果字卡的下面画上了苹果妈妈的笑脸)孩子们更高兴了。纷纷猜想树妈妈为什么要对着大家笑,孩子们的猜想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乐趣。孩子们在“趣”中学到了知识,又从“趣”中将知识得到了巩固。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典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负责地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发展,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ef28116c175f0e7cd1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