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时间:2023-01-07 11: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怎么样才能算劳于读书呢?

我先举几个例子。唐代文学家韩愈,他身世孤苦,三岁死了父亲,从小过着流离困顿的生活,但他能刻苦学习。他七岁开始读书,每日能诵记数千百言,十三岁就已能写很好的文章。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他每日坚持,不怕劳苦,甚至出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情况。唐代诗人刘禹易,他年纪很小,头发束成两个角的时候,就读了《诗经》和《尚书》。后来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他曾在《游桃源一百韵》中说: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九流百氏,即九流百家,指各种学术流派的大量书籍。这两句的意思说,他研读各种流派的旨意,广泛地采集百家著作。又如宋代的文字家范仲淹,他小时候,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幼好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有的书还把它抄下来,背下来。又如明代文学家宋濂,他六岁开始读书,每天记诵两千多字的文章。他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向有书人家求借。借到书就日夜抄录,就是大冷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得僵硬,他还是坚持抄写不懈。因为按时还书,有信用,藏书人都愿意借书给他。他就用这个方法,才有机会遍览群书。古代文学家青少年时勤苦学习的故事是很多的,说也说不完。

文学家能写出好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青少年时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地提高。多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广大知识面;多阅读,也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词炼句和不同的表达方法。因此,汉代的大作家杨雄就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是说读了很多名家写的赋,自己也就善于写赋了。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读了很多很多书,写起文章来,文思就会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

1 2


中也说:书痴者文必工,意思说,沉迷阅读的人,他的文章必定会写得好。《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们这些话,可以说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们许多同学作文写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太少。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肯下读书的苦功。只要能下决心,经过一番劳于读书的苦,是一定会出现逸于作文的乐的。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6a1e1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