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使用语言文字实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理解世界,理解自我,实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能够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谈谈三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和写作是相互联系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一文时,我知道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就采用了读、议、辩、悟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协助学生感受。如,感受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了解故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一议:自己心目中的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在议的过程中,又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研读相关句子或段落,在反复读中加深理解。如,“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个句话,能够这样组织学生研读: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说,说这句话时,他心里可能会怎么想,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什么。对于学生中的不同意见,还能够组织学生辩一辩,如,蔺相如为什么敢逼秦王击缶,在辩论中提升理解。最后悟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蔺相如宽宏大量,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心性爽直,知错就改。学生能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与学生平时读书积累、语言积累是分不开的。 二、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动的 阅读对写作有很强的促动作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读书应该潜心地研读,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学生的语言库存越丰富,思维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时就越灵活。新教材表现给学生的是一个能够触摸的、有生命的,充满乐趣的语文天地。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可作中的经典例文。所以,在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由学习课文去领悟“应该怎样写”的要领。 写作方法,在充分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贡献?通过联系实际,能理解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例如:清洁工、邮递员、修理工等,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然后让学生结合该课后面的“小练笔”写一写。 就这样,通过平时的阅读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作文时知道该怎样写,心中有数了,也就排除了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写作的兴趣和水平也就随之提升了。 三、阅读和写作是相对独立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水平,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使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能够看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读”和“写”的关系也不是“吸收”和“倾吐”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阅读教学是能够吸收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而写作需要一些基本的方法,更多的是要写作主人的人格修养、言语智能、人生阅历和生活需要。不是读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写作脱离生活,学生只能胡编乱造一气,造成虚假的文风。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之后,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这样的安排,让人觉得老师的阅读教学是刻意为写作做伏笔,机械地为写作做铺垫。还有,课文怎么写,就要求学生怎么写,学生只能一味模仿,就失去了自己独立体系,成了阅读的附庸。长期这样,阅读就成了写作的“紧箍咒”,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9d3701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