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的酒文化 美酒一直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讴歌的对象。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借酒染情的酸楚。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有处于人生低谷时自斟自酌的孤独和悲凉。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有贬谪后不甘沉沦的挣扎与渴望。这些诗句中的“酒”,早已突破了单纯的饮食范畴,而具有醇厚的意韵。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酒”,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一、借酒以显侠气 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他在过景阳冈前,硬是藐视“三碗不过冈”的警示,偏偏一口气喝了十五碗酒,摇摇晃晃走上山冈,赤手空拳把那吊睛白额大虎用拳打死。这是以酒体现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侠义和豪气。少了酒的烘托和渲染,武松的“硬汉”光辉就会衰减许多。 《水浒传》中多次写到英雄豪杰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使英雄的气慨显得更豪放,更雄浑,艺术形象更诱人,更亮丽,更感人。 二、借酒以显朋友恋人滚烫的痴情 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远行,前程漫漫。以酒饯行,送一声祝福,道几句珍重,撇几许相思,更显朋友之间情谊的纯洁、浪漫、亲密、醇厚。朋友纵然是浪迹天涯,泛舟海角,他的音容,她的笑貌,也会镶嵌在心中,镌刻在梦中,成为人生最珍贵的记忆。 柳永即将远行,恋人送他至长亭,以酒饯行,使他心潮滚滚,情意绵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其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痛苦痴情,使读者为之唏嘘,使恋人为之抛泪。 三、借酒以浇愁怨 李白著名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就是借酒浇愁以发泄心中怨恨、闷气、苦恼的代表。 人在年老时,会感叹光阴的流逝,而像曹操那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在倒霉、贬谪时会泣涕漣漣,肝肠寸断,像李白《山中对酌》那般“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直到喝醉为止。人在孤独无助时会倍感寂寞,像李清照那般“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借酒催眠,以求忘忧。 四、借酒以显智慧 《水浒传》中关于晁盖等人在黄泥冈智取花石纲,之所以晁盖等人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刀一箭,就轻松搞定了机警而武功高强的杨志,把大批珍宝劫入囊中,多亏了白胜的一担酒。炎天暑热,英雄们喝的是美酒,吃的是甜枣。而杨志及众军士喝的则是毒酒,吐的是白沫。一杯酒入口,立即头重脚轻,有气无力,干瞪怪眼,任人宰割。吴用等人当众喝酒无恙以示酒真,抢酒下药以掩奇计,以巧伏敌,以智谋功,令人拍案叫绝。 古典文学中的酒,还可以彰显催人泪下的悲剧美。如《水浒传》中,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替天行道,打王庆,讨田虎,抗夷辽,征方腊,等待他的并不是封妻荫子,青史流芳,而是朝廷“配酒赐死”的下场。他自己死也就罢了,硬要拉李逵喝酒,一同赴死。他们的死,死得悲哀,死得冤枉,死得凄凉,死得毫无令人同情的价值。令人不胜感叹!不胜嘘唏! 总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酒文化,历史绵长,意蕴丰厚,感情细腻,值得我们后人去细细啜饮,纵情品尝,悠悠回味。酒中的甜酸苦辣咸诸般滋味,自可神领,自可意会,掩卷凝思,历久弥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8896c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