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人杜甫 一个小号的逆袭

时间:2022-08-28 09:14: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

一个土头土脑的诗人,和他几乎没人关注的小号,在死去整整半个世纪后,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一】

735年,一个很平静的历史年头。

在大唐帝国的东都洛阳,一个24岁的小伙子唉声叹气——他刚刚查了高考成绩,400分。

这个落第的“差生”,或者说大唐帝国的判卷老师——“考功郎”眼中的“差生”,叫杜甫。

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许多同时代的诗人都已经扬名立万,在诗坛翻江倒海,散发着猛气。

当时,大名鼎鼎的猛人张九龄正任宰相,并酝酿着他的新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他的公众号每次更新,一群人都“赞!”“顶!”“中书令大人好棒,么么哒”。

一个叫王维的学霸,作为高考状元,已经做到监察御史。他的粉丝数量正飞快增长。

一个叫王昌龄的同学,已中了博学宏词科,他的代表作品“秦时明月汉时关”横扫诗坛。他的公众号也十分活跃,经常和各路大V相互转发。

即便是混得最不好的李白同学,也已经在帝都隆重发布了《乌栖曲》和《蜀道难》,其名声大噪。别看李大V还没有公职,微信公众号也没认证,但已经拥有贺知章等高端精英粉——没错,就是那个写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贺知章。

他们的地位、名气,全部秒杀普通青年杜甫。虽然杜甫也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子美的诗”,但是人气惨淡,粉丝少得可怜,阅读量总在个位数徘徊。

【二】

在群星云集的唐诗俱乐部里,因为杜甫是小号,每当有大V走进来,他都要慌忙起立,给人家让座,努力地和别人做朋友。

某年某日,一个走路带风的大V潇洒地推门进来,一屁股坐下,把脚放到了茶几上。他叫李白。

这时的李白已经被玄宗取消了关注,赶出了帝都。但人家毕竟供奉过翰林,参加过文艺座谈会,比起杜甫还是牛了一大截。

杜甫连忙起身迎了上去,诚恳地递上双手:“李老师,我们……能做朋友吗?”

后世的人们拼命渲染这一次握手,说是“四千年历史上继孔子见老子之后最伟大的相遇”“青天里太阳月亮走碰了头”。

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小号杜甫根本就是大V李白的粉丝。

那些日子里,他陪着李白游山玩水、喝酒撸串,不时向旁边这个人投去敬慕的眼神。事实上,终其一生,他都崇拜、记挂、思念着李大V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对杜甫也不错,偶尔也给他回个帖,但他从来没有对杜甫的文章夸过一个字、点过一个赞。唯一有关的一句话是调侃杜甫“作诗苦”,意思是:“嗯,小杜这个人啊,写诗也是蛮拼的……”



1


【三】

又一个大V推门进来了。他脸上带着刀疤,浑身散发着杀气,他的名字叫高适。

走进俱乐部,高适很酷地坐下,点燃一支烟,思考着他的新作《从军行》。

忽然,旁边传来一个温暖、诚恳的声音:“高老师,您好!我是小号杜甫。”

高适比杜甫年纪小,出道也晚,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杜甫对他的推崇。他认真地履行着一个小号的责任,陪高适游山玩水,喝酒撸串。

这甚至成为杜甫人生最珍贵的记忆之一。后来,每当回想起和高适、李白愉快玩耍的日子,他都很自豪: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后来,高适的官越做越大,成了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已经混到了大军区正职了。杜甫则颠沛流离地跑到了成都,人穷志短,时不时要依靠高适的救济。

杜甫只有道谢,反复地道谢:“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好像若不经常在诗里提这事,就会显得自己忘恩负义一样。

高适拍拍他的肩膀:“兄弟,别客气,咱们是朋友。

和李白一样,高适也拿杜甫当朋友,但从来没注意过杜甫的诗。在他们的眼里,杜甫真的只是个小号。

【四】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热闹的唐诗俱乐部里,一个又一个大V穿梭往来,作为小号,杜甫常常插不上话。他只能站在一边,带着拘束而恳切的笑,聆听大V们高谈阔论。

公元770年冬天,寒风刺骨。在由湖南潭州去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病倒了,从此再也无法起身。

他的左臂已经偏枯,只能艰难地撑着右手,最后一次点亮了手机,看着自己的公众号“子美的诗”。

是的,这一生,我没什么成就。一直到死,我的粉丝也就三五十个人。 对朋友,我做到了仗义、友爱、感恩、有始有终。 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1500多首诗。 他闭上了眼睛,“子美的诗”也永远停止了更新。

当时,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谁在乎一颗暗弱的六等星呢?

历史的灰尘,正在慢慢把这个小号埋葬。

很多年后,有一个叫元稹的人,没错,就是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多情种子,偶然发现了这个小号。

他随手戳了进去,连读了几篇,不禁大吃一惊:神迹!这是神迹啊!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诗人啊!

1500多首诗连起来,已经不是诗,而是关于一个时代的伟大纪录片。 这里面有王朝的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


也有时代的不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有恐怖的战乱:“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也有胜利的狂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也有麻木无奈的叹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有老友重逢的感动:“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也有孤芳自赏的矜持:“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元稹呆住了,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原来最伟大的诗人不是四杰,而是上世纪那个默默无名、穷困潦倒的小号诗人。

【五】

有人告诉元稹:“那个作者客死异乡,被孙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连个墓志铭都没有。”

元稹挽起了袖子:“没有墓志铭吗?我来写!”

我们至今还可以读到这篇墓志铭:“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是770年死的。到公元9世纪,中国才兴起了读杜诗的风潮。当时连文坛最红的大V韩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死去半个世纪后,杜甫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每当想起这段故事,我都有些疑惑:他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自己诗歌的价值吗?

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两句诗: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这是他去世前留下的诗句。看来友谊是公平的,李白、高适们,你们从不把我当作天才,所以我也从来没有把你们当作知音。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43d6a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