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真谛(精髓) 人其实很早就开始意识到浮漂在做钓当中的重要性,只是最早并没有详细的定义为浮漂,最早的垂钓甚至没有杆子,当时的人们仅仅将钓鱼是一种谋生手段,只是慢慢儿地在与鱼斗智斗勇的过程当中。他们逐渐发现了蕴藏在垂钓中的乐趣,开始享受着这个立于水边的自制竹梢带来的快乐,当然这只竹梢并不是简单的竹梢,而是时刻监控和传统水下鱼儿活动的信号针,这也就是最早的漂的雏形。 竹稍的传感原理与现在的筏竿竿尖类似,主要是通过干烧的弯曲程度来判断鱼儿是否上钩,尽管此种传递方式十分直观,但是竹子的韧性以及鱼儿的大小都成为干扰准确传递信号的主因,久而久之,钓友们开始探索其他的可以用作垂钓时传递信号的物体和材料。 大概约四五十年前,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农村,一位农民耕作完回家,盯着自家院内晒干的高粱杆久久发呆,他突发奇想取下一根,用剪刀剪出一小截。 后来有人直接用鹅岭加工成浮漂,把鹅岭剪成七段,这也就是浮漂发展史上著名的七星漂。七星漂的产生,也进一步预示着钓鱼人对于垂钓的深入研究,他也证明了当时的钓鱼人开始意识到漂与水的关系,意识到找底的重要性,可是该如何找到底呢?再次成为了钓友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款秸秆演变而来的塑料桶漂,这两种是最接近现代浮漂的漂种。 两种漂的使用都运用上的铅坠,都是明确了可以通过调节漂和铅坠来确定是否到底,这样的作钓方式,在当时已经是十分的先进了。 最早的铅坠也不完全是铅,他也经过了从简单的牙膏皮到签,不断演变和改进,可不论何种材质铅坠的使用,无疑成为垂钓过程当中又一次历史性的进步,通过调节铅的重量来调节漂的浮力平衡,如今悬坠钓的关键,也在于铅坠的调节。 桶漂尽管调钓上有所不同,但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调节漂和铅的浮力与重量差来达到控制漂传递正确的水面信号。 总体来说,浮漂的灵敏度是有浮漂体积决定的。体积大,吃铅大,鱼吸食钩饵拉动钓组克服浮漂静止惯性力和重力分离的合力更大,对鱼来说越困难,越钝;反之越灵敏。 细节一:提竿时,如果用力过猛,浮漂静止惯性力和水的阻力导致浮漂下方紧邻的太空豆下移。当我们抛竿时,浮漂可能停留的位置在浮漂紧邻下方太空豆和浮漂紧邻上方太空豆之间的任意位置,导致钓深位移,让钩饵脱离窝点,影响鱼口快慢和上鱼率。针对这种情况,要么改换质量更好的太空豆,或者降低太空豆号数和鱼线号数之间的差距,或者在浮漂紧邻上下太空豆两端个增加一颗太空豆,增大浮漂两端太空豆摩擦力,降低浮漂位移发生的可能性。 细节二:调四钓二,“四”和“二”两个简单的数字打开了钓鱼人探索宇宙规律的入口。双沟离底,半水调四目。双钩挂饵下沉,调整浮漂位置,确保一钩触底,一钩悬,浮漂剩余两目。这就是调四钓二。 调四钓二,只要有鱼触碰钩饵,浮漂就会有动作;如果一钩触底,一钩弯曲,灵顿之间,鱼触碰钩饵,动作不在那么灵敏,可以过滤部分假动作;双子线弯曲,算是比较钝,只有鱼完全把钩饵吸进嘴,浮漂才会有动作。在调目不变,改变钓目,要依据鱼情调整。口弱,鱼小,适当放口,或钓钝----上拉浮漂。如果改变调目,往平水调是灵,往高目调,是钝。露出目数越多越盾,反之亦然。口弱、鱼小,调低目,调灵;生口、鱼大,调高目,调钝。野钓,一般调低钓高,调灵钓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a93b92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