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遗芬

时间:2022-12-31 02:51: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尺素遗芬

作者:臧伟强

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3



《心经随喜》,系胡兰成以日语讲演的有关佛经及其身世的笔录,其出版曾得日本天理教的支持。日本著名右派文艺评论家保田与重郎在书的序言中把胡兰成吹捧为“中国第一流的人杰,东方文明第一流的学人”。

胡兰成( 1906 - 1981),抗战期间曾出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法制局局长及《中华日报》总主笔。194312月,因派系之争,班底内讧,被革职,遂赋闲在家。一日,信笔写就一篇一万余字的政论文章,在日本军界引起反思。但因文中有“日本必败,汪政权必亡”字样,被汪精卫投入监狱长达48天。1944年出狱不久,时年三十八岁的胡兰成通过女作家苏青结识了二十三岁的张爱玲( 1920 - 1995),两人见钟情。据胡氏在回忆录《今生今世·张爱玲记》中讲:“她对我百依百顺。”在书中,他透露,胡虽有家室,但张并不介意,胡有多位女友,她也不吃醋。这年8月,没有举行仪式,二人在公寓秘密签订婚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张撰,后两句胡撰)他们“最好的日子是在沪上的公寓里度过的”(胡兰成《民国女子·张爱胡说》,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然好景不长胡兰成即移情别恋。抗战后为逃避审判,胡兰成隐姓埋名,在温州等地“避难”,不久即潜往海外,自此再未踏上祖国大陆半步。他曾对张爱玲讲:“我必定逃得过,唯头两年里要改姓换名,将来与你隔了银河也必定找得见。”(《今生今世·张爱玲记》)他的话不久得以部分应验(说对前一半)。据说,汪伪要员中漏网后终其天年者,只此一人。

1950年,胡兰成经香港亡命日本,得茨城县筑波山土地拥有者梅田美保女士知遇,受聘为梅田学堂讲师,讲授《论语》。1973年,他辗转台湾,经香港《新闻天地》主编卜少夫引荐,被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聘为终身教授。在此,他锋芒毕露,不久,即因发表媚日著作《山河岁月》(1975年台湾远景出版公司)遭黄秋源等在台学人批判予以“炮轰”(唯唐君毅对他一如既往),他风华不再,郁郁返回日本。1981年盛夏一日夜里,正伏案写作的胡兰成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于东京都青梅市新居,终年七十五岁。吊唁者每人都得到一帧精美的卡片,其上印有他生前最为中意的手迹:江山如梦。

在日本的数十年间,胡兰成凭其聪明的睿智及非凡的才情,在异邦把手中的那支文笔“舞得非常好看”,几乎倾倒整个日本文化艺术界、财政界并朝野人士,其回忆录《今生今世》1959年在日本出版),更是风靡一时。近几年,胡兰成在中国大陆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今生今世》、《禅是一枝花》,一度脱销,他与张爱玲间曾发生的那些风花雪月故事,特别是张爱玲遗作《小团圆》的“爆炒”及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映射张、胡二人情爱的影片《色·戒》(李安导演)在港台“走红”后,为他波澜起伏的生涯凭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不可否认,胡兰成文采风流,学识淹博,但中国的爱国文人对他仍多持鄙弃态度。依笔者所观,由“张热”到“胡热”、“胡说”,实乃“借尸还魂”。身居台北的胡兰成弟子朱天文女士(胡曾撰文将她与张爱玲并誉为“天才者”)如此惋惜座师:“至今生死成败皆不分明”。(《张爱玲与中国现代文学国际研讨会》,2000年,香港岭南大学)佳人终究做过贼,他那段不光彩经历,已给后人留下永久的笑柄,无论如何都抹不去。

北京奥运期间,一册附有胡兰成遗墨的《心经随喜》(见前图)突现上海古旧书店,索价甚昂。平心而论,我不愿恭维此“劣绅”,甚或持不屑态度,但那别有韵味的墨迹,却令我对这册《心经随喜》难以释手。笔者深知,胡兰成的字,受康有为影响很大,早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他便开始研习康体书法,充分显示出中国碑学派的正统笔法。日本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言“胡兰成的书法,日本人谁都写不出来的”(参看1969年《胡兰成书法全日本巡回展·保田与重郎序言》);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则将他所书“奇逸


人中龙”作为座右铭挂于壁龛,日本学界中人多有“胡氏书法忠实崇拜者”(大沼秀伍《亡命的革命家胡兰成》,载19898月日本《西多摩新闻》)。

2009岁末,刚完成本文,忽闻讯息,香港某书业中心将拍卖张爱玲书札一通。此信为张爱1976125日写给时任香港《今日世界》杂志主编戴天,谈《张看》出版事宜,字体端庄、雅致。本人不是“张迷”,但我深知,才华横溢的张爱玲自1952年赴香港转而去美后, 直离群索居,与国内友人几无联系,因此,其书札当显珍稀,且此函系张爱玲手迹首次在境内外拍卖会现身,我当即委托沪上友人赴港拍下。胡兰成曾言“爱玲是吉人,毁灭轮不到她,终不会遭灾落难”(《今生今世·张爱玲记》),但愿此书札能带给我吉运。

飞抵沪滨(专程迎“张爱玲”)翌日,恰逢此地一家拍卖公司拍卖胡兰成书札(带封)一通,这亦为“胡信”十余年来首次亮相于拍场,机不可失,我索性将它亦拿下,以促成“张爱玲、胡兰成”在旧时栖息地上海团圆。

“夫妻双双把家还”,自此,《心经随喜》、张爱玲信、胡兰成书札——三位一体,落户寒斋,我亦颇为自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f64514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