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鲍曼:鲍曼“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述中的分析策略研究 博士 社会学理论 谢立中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当代西方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最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家之一。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关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一核心主题。他通过对知识分子、大屠杀、社会学、伦理学和全球化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从认知、伦理与制度等不同维度深化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研究主题。这些不同的维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联,鲍曼正是通过这一内在的逻辑关联而确立了其理论阐释的逻辑可能性空间。因此,本论文集中探讨鲍曼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视阈下的分析策略。笔者认为,对这一分析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鲍曼理论内在的逻辑发展脉络,而且也能避免对鲍曼理论过于歧异性与情境化的理论阐释。 论文共分9个部分。导言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鲍曼理论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主要阐述鲍曼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概念的提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内涵及其关系。第二章主要阐述鲍曼是如何从后结构主义与批判理论那里吸收理论的灵感并创造性地进行自身的理论建构的。换句话说,在知识/权力问题上,鲍曼是如何将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与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合法化问题结合起来的。第三章主要阐述现代性与大屠杀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关系,着重强调这一策略打开的逻辑可能性空间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主要阐述鲍曼“超越后现代社会学,建构后现代性社会学”的理论构想及其方法论问题。第五章主要阐述鲍曼从伦理维度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进行的批判与反思,以及他关于后现代性伦理学的理论构想。第六章主要阐述鲍曼从制度维度对后现代性的反思,这集中体现在鲍曼对全球化后果的分析中。尽管鲍曼用“流动的现代性”取代了“后现代性”一词,但他的理论策略依然是他早期思想的延续。第七章主要阐述鲍曼与贝克、布希亚、哈贝马斯、图雷恩、齐美尔等思想家的理论对话与分歧。第八章主要探寻鲍曼理论的定位、贡献及其局限。 关键词:鲍曼;现代性;后现代性;分析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4ec16c0722192e4536f6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