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位而行,至诚不息

时间:2023-02-08 07:06: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素位而行是说君子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不会踰越本分行事。素是本来的意思。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十四章)人生的境遇有许多可能的变化,或顺或逆,或吉或凶,不能预料,但不论在何种境遇,都有分所应行之道,守着本分行所应行,便能安于任何境遇,便不会舍弃现有的,而徒做分外之想。人常总有忽略当下所应作的,而好高骛远的毛病,不知当下才是真实的,而且是值得珍惜的。

中庸章中续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由于素位而行,不论在何种分位上,都能尽所应尽之职分,放在每一境况都能安分守己,不会有出位之思,故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此时应将全部精神用在实践当前的义务上,因为当前的实践,是表现的最好的机会,具有绝对的价值,使人感到自足而不必外求。眼前的实践,是有限的事情,能够成功而满足。由于有这样的感受,所以会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不恕不尤,下学而上达,可与天相知,境界是高。而中庸引孔子此语,亦即表示能素位而行,正己而不求于人,是极深刻的,如同上达天德般的感受。人不管处于何种情况,只要反求诸己,努力尽所应尽,便是居易以俟命。小人则相反,时刻希冀有分外的好处,所处的便都是不平的险境,故是行险以徼幸。安分尽己,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时候,好像射箭,如果射而不中,不能怪鹄的不正,或是受了其他影响,而是应该反躬自问,是自己射技不够精良,要自己改正,决不能诿过于别的方面,是不怨天不尤人的主旨。

诚德的本身,它既不是物理,也不是心理的。它是形而上天命之性性德本具的功能。它是心物一元生生不已的原动力。人类的一切宗教与哲学科学,把它冠上一个特别的名称,有的是神格化,有的是唯物化。只有佛学,比较用理性化的名称,叫它是业力 字包括一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行为动力的总汇。唯一不同的,便是传统文化儒家的孔门教义尤其是子思在《中庸》上,把这种心物一元,天地万物与人性同体的原动功能,用人道的人格化来命名,叫它是这就充分表达孔门之教,是从人道的人伦道德作基本,终于修德进业而达天德,


完成天人之际性命根源之道。大家明白了这个理路,再来读《中庸》的下文,便可迎刃而解,知道他说至诚无息之道,便是天地人三才生生不已的根源。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我们明白了上文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便知至诚无息的作用,就是天地万物与众生性命相通、生生不息的诚道之妙用。同时,你也可了解《周易·乾卦象辞》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义了。天地之道,何以能够在永远强健而运行不息呢?因为天地宇宙万物,始终有一个无形无相而生生不已的中心动力的存在,它在人道生命的精神心意识上,就是诚之至诚的作用。所以他说,因为有至诚无息的性德,才顺序产生天地宇宙时空长存的永久性,“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然后再来自行解释形成天地的现象,便有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那个能造成万物而使它彰明显著的功能是无形相,看不见的。不动而变”,那个能使万物有生命原动力的功用,从表面看来,好像没有动作,根本没有动过一样。无为而成”,因此,人们只是觉得它是什么都没有做过,一点都无所为似的。事实上,万物都是由这种似乎是不明显、不变动、无所为的功能中而形成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宇宙万物的形成和存在,只是一个功能,所谓不二就是一。则其生物不测。那个唯一不二的总体功能,它能生万物,但你是无法猜测称量它的。总之,天地之道,只有六个明显的现象和作用,那就是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如此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71e953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