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案A 【设计思想】 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⒊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⒋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⒈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况: 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 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⒊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⒋研读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 (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⒌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 ①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②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⒍体会语言: 提问:你在看课文的时候,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说说理由吗? ⒎拓展训练: 幻灯片展示: 南山竹海,景色迷人,请选择一处景点,你做导游,向游客作介绍。 要求:注意导游词的写法,当堂完成,当堂交流。 师生共评。 ⒏作业:课后整理、修改南山竹海的导游词,并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3、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地理上它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又有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有一年四季如春的昆明,又有像大理、丽江、建水这样的历史名城。2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风情,实在是一种诱惑。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就有的一个梦想。我虽没有亲自住到傣家的竹楼里和他们共同生活,但读了著名作家李舵写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也让我们体验到一些它特有的风情。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交流字词积累情况。 同桌交流积累的字词,指名上黑板展示积累字词。结合教材附录词语表,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2、 生自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自己欣赏的景观。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从生物、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考虑。)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思维、拓展视野,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并作简单评价。 2、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a187e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