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人民币文字 中华文化浩浩汤汤绵延千年然而遥望文化的源头后人依然可以感到与自己有共同之处的亲切。对自然的体察,古今如一。我们读《诗经》的雎鸠黄鸟,蒹葭白露,字里行间也是我们自身对大自然喜爱的写照。我们唐诗的空山新雨、黄河白云诗人的幽情在我们心扉也叩响共鸣。另一方面,对人伦的深潜,千年不改。上古的誓言“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至今仍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寄托。 《蓼莪》为人传颂,晋王裒甚至听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而三复流涕。只因真实的情感激发了恳切的认同。更进一步,对价值的追求,亘古相同。我们读到项羽不肯过江东,舍其事而成其心,往往怅然泪下;爱秋白万千才艺于一身偏选一条死路,而泪湿衣襟。为何流泪?因为索隐文化,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人当时流动的血液、跳动的心脏,是自己千年后的追求与向往。 这就是文化认同。循着时间的坐标轴一路向前,找到自己血脉中文化基因的源头,感到亲切与踏实,并因此而找到了归属感。 诺瓦底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化认同,就是人在家园的门口,猛然抬头见到熟悉风景时,那一霎那真诚而深沉的触动。刻骨铭心的文化认同,会打动人心,催人奋进。文天祥宁死不屈,绝笔书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就是化认同的力量:它是人精神的支点、坚守的源泉。鲍鹏山先生解读孔子的“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就说对文化的认同感,会带给人坚持的理由,甚至于追求的力量。多少士人,就因为认同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日之患的孔孟,慨然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家国大义融为一体。 奋发而不懈图强?认同感,是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最踏实的力量源泉。对于今天将近成人的我来说,文化认同,就是我深入灵魂地热爱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意味着我将作为后死者,在先行者的鼓舞下奋进向前,上下而求索,忽而见到家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c51503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