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之美,白话文]浅谈徐志摩诗歌之美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徐志摩诗歌之美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五四运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语言革命。这场语言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语言革命中,涌现出了一个个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的知识分子。他们从语言的形式、韵律、表现方法等方而做出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诗歌史上奠定了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开创性的创作倾向无疑折服了很多读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中难得的财富。 一、自由的创作态度 徐志摩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诗歌是诗人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微茫的低声细语。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徐志摩的诗学观念:诗歌是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再现;诗歌是情绪饱和之后的产物;诗歌的创作应该是自由的,没有约束的,不重雕饰的。 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技巧中也充分表达了自由的观念,本来新月派强调诗歌的三美定律: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在此基础上有所扬弃,注入了很多灵动的因素,使得他的诗歌更加浑然天成,活泼自然。徐志摩的诗歌很少讲究具体的章法、节式、句法、韵脚等等,不太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模式,讲究诗歌的整体形态,但是却能做到不被其束缚,整伤中又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例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每行的字数不等,但是很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开来,使得诗歌整体显得整齐匀称。再如《沙扬娜拉》只有四句,《翡冷翠的一夜》一节74行,足见其章法、句法的变化多端。诗人的诗歌中意象新颖,构思巧妙,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显得活泼自然、艳丽悠肆。在用韵上,他多采用西方诗歌的押韵方法,和谐整齐,琅琅上口。同时,徐志摩又是一个特别有想象力的诗人,他会在诗歌中加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些奇特而又巧妙的构思,那些新颖的意象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色彩,使得诗歌意蕴深远而涵义无限,充满了浪漫之美。他的诗歌充分宣扬了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真正的自然本性流露。 二、审美特质的体现 徐志摩诗歌不仅充分体现了新月派诗歌三美的创作主张,更在此基础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独特的审美特质,使得其诗歌抑扬顿挫,赏心悦目。 徐志摩抓住了诗歌的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诗歌的内在节奏是通过内在的感情流动来体现的,诗歌外在节奏是利用语言节奏的音律来显示的。徐志摩的诗歌特别注重内在的感情流动,他认为纯真的情感是音节本身的起源,匀整而流动的抒情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雪花的快乐》匀整中又有变化,变化中又有匀整,飞扬、飞扬、飞扬在四段诗中固定的位置中重复出现,每一段都是三音步的节奏。 徐志摩大胆使用琅琅上口充满趣味的口语来表达情感的自然起伏。他诗歌中的北京口语读起来朴实伶俐生动活泼,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这与比较装饰的诗形成了内在敛束与外在自由的统一。口语表情达意的淳朴与真切正好符合徐志摩灵动自由的创作理念。 徐志摩诗歌中的色彩与形象有着泼墨挥洒般的浓重与强烈。徐志摩在诗情表达上常借助色彩语汇,使情感色彩化,色彩象征化,赋予色彩各种丰富的情感。例如《灰色人生》中的诗句:我一把揪住了西北风,问它要落叶的颜色/我一把揪住了东南风,问它要嫩芽的光泽/我蹲身在大海的边旁,倾听它的伟大的酣睡的声浪/我捉住了落日的彩霞,远山的暮霭,秋月的明辉,散放在我发上人间的卑鄙、愤怒、无奈和罪恶在这首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嫩芽的光泽和叶子的颜色来比喻光明,用冷赡赡的风来比喻人世的残暴。徐志摩有时候传达某种情感往往是通过意向的创造来传达的,又通过色彩特征来构成意象。例如《泰山日出》中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情、霜枫叶几个色彩浓烈的意象渲染了云层的多彩。浓烈的色彩、壮丽的意象集中体现了他对色彩的追求,所以色彩描写是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徐志摩用色彩传情达意,在诗歌中与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得到完整的统一,具有极其强烈的美感。 通过色彩美、音乐美、口语的融入,三者相互衬托、相互作用共同营造了徐志摩诗歌灵动活跃的艺术效果。色彩与音乐的美使人仿佛陶醉于美妙的图画构想中,遐想无限,而口语则让人回到现实中来。所以让我们既能享受到无限遐想的美感又不脱离现实,从而获得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三、受西方诗歌理论的影响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里,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特别是英国的诗歌,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不仅阅读过大量英国诗歌而且还亲自翻译过英国诗歌,在翻译中使他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英国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影响和陶冶了他诗歌创作的风格。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徐志摩早期诗歌创作起到了很大影响。 华兹华斯给了他美的想象,拜伦、雪莱的影响则使他的诗充满反抗的力量和追求的热情。他还翻译过济慈、白朗宁夫人、惠特曼等诗人的诗歌,他们的思想、气质、风格都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独特的魅力。 徐志摩在诗歌欧化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中国元素,使其作品中西合璧,洋为中用,在西化的氛围中营造出一番中国风味。例如在句法上,充分运用了汉语言文化对仗整伤的特点,杂而不乱,浑然一体;在用词上,多次使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语句,使得文言和白话合二为一,文言不再呆板和晦涩。他的诗歌形式整伤而多变,意象与华丽的字句交相辉映,形式多样,词藻华丽,真正做到了中西文化的和谐整合。 四、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就是五四新文学最初的理论内容。曰推倒雕琢的阿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在形式上就是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即所谓八事,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八事概括来说就是怎么想就怎么写。 现代白话文的形成过程是很漫长的,《新青年》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是一个标志,是一个质变的阶段。白话文在全国范围内替代文言文是在1920年1月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确立白话文作为国语的时候。白话文地位的确立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地位。胡适、钱玄同、林语堂、鲁迅、梁实秋、朱自清一位位改革先驱者都在白话文革新运动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这场白话文运动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 徐志摩是一个突出人物,也是一个做出了独树一帜贡献的诗人。他是一个非常注重创作自由的诗人,虽然他的创作观念和新月派的主张大同小异,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新月派主张感情要节制,要收敛,要通过想象将回忆表现出来。徐志摩恰恰相反,他这样一个热爱自由的人,是不会将自己的感情世界收藏起来的,他要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及时地表达出来,诗人充沛而又强烈的感情似乎随时都会呼之欲出,变成他笔下的一行行优美的诗句。而且他也不像新月派的其他诗人那样严格地遵守诗歌的格式和格律,严格遵守三美定律,虽然也主张诗歌的三美,但是他并不刻板地照搬,并不刻意的附和,他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诗歌表达的随性和自由,不着痕迹,不饰雕琢,但却整伤自然,浑然天成。在新月派诗人中,徐志摩的创作可以和闻一多做一个比较,闻一多是一个典型的遵循三美定律的诗人,从他的代表作品《死水》和《红烛》便可以看出,《死水》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这9个字有9个音节,最后都以双音节词结尾,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非常强,非常整齐,非常规范,但是却有着很明显的雕琢痕迹,让读者一下子就感觉这首诗是做出来的;而徐志摩则不同,他也强调诗歌音律的和谐和节奏的统一,但是他的诗歌却是浑然天成,让人感觉都是诗人感情呼之欲出的时候信笔挥就,显得活泼自然。 白话文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白话与文言进行尖锐对立,肆无忌惮地反对和破坏传统文言,一味地要建立新的语言体系,将以往的无论好坏统统推翻,造成了文言和白话的矛盾和对立。虽然这样的运动充分体现了革新精神,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言的流失,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层。而徐志摩的创作理念是将中国古典文化和新的文学思潮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他的诗歌作品当中,不仅仅能看到变革的崭新气息,也能捕捉到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他并不一味反对传统文言,相反对其作了很好的吸收和改造,这在当时的全盘否定、全盘革新中是独树一帜的,是另类和新颖的。而正是这种独树一帜,才使得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不至于流失殆尽,才使得新文化白话运动健康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语言的转型。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就是语言的变革运动,这场运动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型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转型,最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文学的走向。作为这场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用他的创作实践了革新的意义,不仅给当时的文学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更对之后的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学创作的使命就是要张扬个性,追求自由,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格深处的性灵和心智。徐志摩,用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诠释了这一文学使命,为现代文学,为现代诗歌注入了一股新鲜自由的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c8163a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