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待人,辅之以形 作者:邹欣怡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34期 梁衡曾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不是物质交往,而是精神交往。”的确,与人交流的目的是表达情感,沟通意见,传递信息。真情是交流的核心,但形式作为交流的载体也不可或缺。 古有鸿雁传书,今有互联网电话通讯,与人交流方式的转变与升级带来了交流的便捷与准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希腊为报战事大捷,使人狂奔四十多公里,马拉松第一人因过度疲劳死在传递战报中。这是时代的局限,却不是人类的局限。如今,战事全球实时播报,信息交流在弹指之间。但科技进步带来的快捷方便,却可能稀释了深厚的情感。人们说话时往往不假思索,几秒钟便是一条信息,如此,也就少了曾经“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情真意切,少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惜。我们无法从冰冷的文字中品到一丝丝的温暖。就连日本作家石黑一雄也言,深处科技发达的如今,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如此可见,与人的交流方式固然重要,但动人心弦的永远是文字里的那份深情与温暖。 褪去交流方式的外壳,与人交流真情流露才是赋予其无穷魅力的源头。只要你愿付出真情,冷冰冰的对话框中也能溢出繁花似锦的温暖。《妈妈,再爱我一次》一书中作者收录了与刚学会使用手机的母亲的日常短信,篇幅不长却字字温馨。每周母亲发的“周末快乐”盛满对儿子的日思夜想,这样的温情在日益繁杂的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人们沉浸在浅显易懂娱乐至上的盛宴之中,不愿反思自身的态度,反而以时代和形式作为推脱的理由。其实一封信,一条短信,一句亲切的问候都能在充满真情时和煦如春风拂过每人的脸庞。 与人交流,形式成其为助力,但更重要的还是怀抱真情对待世界,对待每一次交流。 (编辑:关晓星) 评点:邬双 文章论点鲜明,思路清晰。在具体论证时,作者能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既承认现代交流形式的便捷与准确,又指出其可能带来的随意与对情感的稀释;既看到情感才是交流的真谛,又反驳了以形式为借口的“假交流”。论据充实,梁衡、石黑一雄、马拉松历史、母亲的日常短信等引证、例证既能论证观点,又涉及了古今中外;“也可能”“固然”“其实”等词语则体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分寸感,使论证更客观准确,避免绝对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db8255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