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及其空间环境保护研究

时间:2022-12-21 07:2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及其空间环境保护研究

作者:戴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7



摘要:声景文化的概念受到来各国的接受,得到来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将以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及其空间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从概念的界定、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以及其空间环境保护与规划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本文可以全面促进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的挖掘。

关键词: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空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80-02

一、声景文化

所谓声景文化,是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在1929年所提出的,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了人们愿意与不愿听到的所有声音。目前世界各国国家对于声景文化的研究已经研究到了音乐、美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并且涉及到来社会学医学、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更是细致到来室内音质与心理声学以及噪声控制等。

二、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价值

1.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历史传承价值。一方面,乡镇声景文化中,历史传承价值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价值所在,可以说语言与音乐是对于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汉族乡镇地区,声景文化对于代际传承具有直观重要的影像,在少数民族乡镇地区更是如此,语言类声景文化作为当地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承手段与文化传承方式,所以尤其是在我国南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多种口述历史记载的方式,其中的很多内容比之史书更加客观、鲜活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时间,形成了很多历史文化与双重构建的声音与文本形式与特征。

另一方面,在我国大部分乡镇地区居民组成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然而声景文化则是任何一个屋子民族的文献与口述历史等方式进行相互支撑、共同构建的,在历史传承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音乐类的声景文化,基本大都记载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将歌曲以及其内容进行言语的记录,进行实践的记述,从而将某一区域的文化与故事全面而广泛保存与传承了民族文化与历史、生产劳动知识等多个问题,所以,在我国境内有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歌声将其记录下来。例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俗文化之中所感应出来的。

2.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文化归属价值。一方面,无论是音乐还是语言,在民族之间长久的存在着,对于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区别具有辨识性,通过音乐与语言可以直观地对于民族间、区域间、地域间进行文化上的区分,从而构成了一定区域内部的文化认同感。这其中除了曲艺形式之外,也包含了声乐语言韵味,例如老北京的京腔、京味,形成了北京语境为中心的低于文化认同,同时带有区域特质的音乐、戏曲,当地民俗中的意识等所生成的声景文化,就是无形之中所建立起来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其中的很多独特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区内部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强化地表达了当地人的自我认同之感。

另一方面,在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之中,其价值尤为重要的就是其文化的归属性,对于该地区中所生活的人类来说,文化的归属性已经融入到了地区内民俗、文化等多个内容中,更


是融入到该地区生活的居民的骨血之中。例如江南一带的吴侬软语,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广西壮族的大歌,这已经不仅仅一种曲目,通过声景文化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这些地区的人文差别、民俗上的不同等,这些都是声景文化的归属价值所带来的优势,以及文化传承中的文化自觉性。

3.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环境营造价值。一方面,所谓的环境营造价值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以及安全需要等原因而产生的声景文化,可以真实地描述当地人生活方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所以具有显著的环境营造价值。这其中无论是物质环境价值,还是非物质环境价值。显然无论是何种环境的营造,对于该乡镇地区来说,都应从文化传承、文化归属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保护起来。

另一方面,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在环境营造价值方面,包含了很多的因素,例如,北方农村中,耕作的吆喝声,风吹稻田的声音,农民之间的招呼声,田间地头的说话声音等,这些都是构建乡镇声景文化艺术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

1. 对于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首先,就目前我国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很多声景文化已经被破坏、消失了。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声景文化来说,已经进行了文本性质的保护。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将已经有的声景文化与传统乡镇建筑一同保护起来,并且形成乡镇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其次,对于乡镇当地所出现的相关的诗词与曲艺形式等内容,可以进行分类性质的统计与保存。对于当地已经进行保护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都以民族活动为题材,例如大量的农民活动声景文化题材的描述等,那些如实的描述耕作的内容,对于乡村历史生活的画卷进行记述的曲艺形式。应该对其进行保护与统计,这些有利于文字层面还原声景文化遗存的原貌,同时也是作为文化背景研究的史料补充。

再次,对于那些文本上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后的整理,对于民间记述者的整理成果进行汇总等,总之在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整理中,应该更加注重民间的群众基础,将戏曲、乡镇生活、民俗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保护。

2.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的数据库建立。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在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已经成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全面进步,同时在网络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汇总,也可以建立文本数据库与声音数据库,可以将声景文化进行更为真实的保护,将其中具有特色的声音进行原生态的呈现,利用这样的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将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进行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全面呈现,有利于更为切实地进行文化的保护。

另一方面,构建声景文化的数据库,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保存的最为科学的手段。笔者认为以声景文化艺术遗产为基础,进行全面的数据库的建立,将声音遗产文件保存起来,早在互联网普及之钱,数据库的建立一般以博物馆与档案馆为基础,同时在各个地区的声景文化研究学者也对其提出了宝贵的一件,所以本文根据研究,以珍贵的历史价值,对于濒临消失的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进行全面的树立,通过进一步地树立与建立传统的声景文化数据库,实现身影资源的分类保存与声音数据的共享。

3.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的保护性设计。传统声景文化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是及其具有历史意义的,那么也就要求传统声景文化的保护要同其他传统文化那般进行保护,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声景进行保护性设计。


首先,建立乡镇声景文化分类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对遗产进行针对性的把握。对于各个乡镇的声景文化艺术遗产,进行逐一的分类,在文献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按照地域进行双重分类,实现乡镇空间环境保护的保护性设计。

其次,结合声景文化历史加价值从而为景观的重新设计以及景观的恢复性立意构思提供素材,特别是那些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承载着关键功能的声景必须要给予必要的保护设计。

再次,要在最大程度上进行遗产保护性设计的噪声扩散,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规划声景保护区。最后,依据保护项目,进行合理适度的规划。对于需要保护的文化项目,具体统计以后,以整合为目标,主要以点带面的效果,将重点保护对象,放入到保护区域当中。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对于一个地区长期的文化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即为历史文化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环境营造价值、可持续发展价值等四个方面的价值;以此为基础,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从文本上对于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的数据库建立,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的保护性设计,以族群为基础乡镇声景文化艺术遗产的空间环境保护。希望本文的成文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内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夯实材料基础。

参考文献:

[1]骆高远,吴攀升,马骏.旅游资源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2-55.

[2][]鲍勃·麦克切尔(BobMcKercher),[]希拉里·迪克罗斯(HilaryduCros).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朱路平,.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43-4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f761f9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