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契机 "要把幼儿当作一个发展着的人,而不是一只瓶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二字又有了新的解释,一个人的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品德好固然重要,心理健康更为可贵,不具备这几项恐怕不能算一个身心健全的人。特别在幼儿期(3-7岁),该年龄段经过专家的测试表明,这时开始出现抽象思维,其有普遍性、代表性,也是区别心理发展的标志。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对地说又是不稳定期富有可变性,所以要不失时机抓住该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发展变化去促进其心理积极向上向善发展。一、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随着人口质量的提高,优生优育已引起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首先是遗传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中外很多专家争论不已,一是遗传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是先天不变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二是环境的影响,后天教育起决定性,遗传因素只能提供可能性而非起决定性作用。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原有状况,使其越来越好,越来越理想化。遗传只能作为心理发展的一种自然条件,仅是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不能预定或决定心理发展。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努力,靠外界引导尽可能改变原有因素,天生的聪明如果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导向很难发展其个性心理。二、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这里讲的环境有两个概念,包括大环境与小环境。人的环境是一种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人参与实践的环境,这是大环境。例如:五十年代的幼儿和九十年代的幼儿相比是有很大差别的,落后的山村与大都市幼儿相比是有差别的,优越的家境条件与低劣困顿的家境条件是有差别的,文明程度高与文化素质低是有差别的,这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大都市的幼儿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接触一些先进的东西。就拿家庭优越的孩子来说吧,玩具一大堆,各种画刊几箱子,这无疑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相应文明程度也高。然而偏僻山村的孩子因为物质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局限,而显得见识稍为逼仄。所以在两种不同环境生长的幼儿知识,爱好、自信、胆量、语言、思维都大不相同。如果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 地去影响培养教育儿童,那种恶劣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尤为重要,有的孩子见什么要什么,大人就给买,当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发生矛盾时总是怨人家孩子,这样无形之中就把幼小的心灵给污染了。例:一位家长对自己不满05周岁的孩子说:见了大人要有礼貌,对不同对象、年龄的要叫阿姨、大伯、叔叔、爷爷、奶奶之类的话;给小朋友玩时学会让着别人,学会说谢谢、拜拜,平时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马路上要靠右边走......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家长从幼儿时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影响使儿童心理发展能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动力,一种内因作用,只有善于利用儿童这种心理才能把握住其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0b9d2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