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螃蟹平民化” 杨朝清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19日 02 版) 以前“螃蟹,贵得离谱。现在呢,4两的螃蟹一只才38元”,“反腐让价格变成老百姓能接受的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去年11月,他与家人在江苏一家饭店吃饭,第一次点了螃蟹。 螃蟹消费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在本质上是餐饮消费的价值回归。只不过和星级酒店“降价潮”一样,“螃蟹平民化”是和反腐密切相关的。一旦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符号消费的虚火就会逐渐黯淡甚至熄灭,餐饮消费才会更加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有一部分还体现在吃上。人们通常按照食物的品质和成本赋予其差异化的符号意义,稀缺的食材、考究的工艺共同成就了美食在等级化的金字塔体系中的高位。商业资本对符号消费的推波助澜,让螃蟹在实用价值之外,还具备了一种社会的符号意义。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消费的趣味与偏好是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再生产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会利用消费上的差异,来建构不同社会阶层的界限,消费的社会表现功能也在这里。在一个越来越注重养生的时代里,螃蟹的营养价值不断被放大,成为市场的“宠儿”,成为“节礼”的首选。螃蟹价格的“水涨船高”,也和老百姓渐行渐远。 在反腐禁令频发之下,公款消费套上了“紧箍”,“人情风”、“送礼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供求关系的变化,自然会导致螃蟹的“身价”下降。对于百姓而言,螃蟹价格贵一些不是“吃不起”,而是“不划算”;只有当螃蟹名副其实,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消费兴趣和热情,餐饮也回归了本色。 畸形的符号消费从来都不会长久,“螃蟹平民化”只是反腐的衍生物。反腐不仅关乎社会治理,也关系到民生,百姓是受益者。自然,在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只有从“小众”走向“大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螃蟹才能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7be525ad02de80d4d840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