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诗句赏析 1、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译句:孤山寺北贾公亭之西,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 词语:初,刚刚。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句解: (1)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2)首联从大处落笔,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译句:向阳枝头上黄莺争相栖,不知谁家燕河边啄新泥。 词语:暖树:向阳的树, 句解:“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可谓描摹细腻。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译句:野花开不断光彩耀人眼,青草初长出刚刚过马蹄。 词语:乱:繁多。欲:想要,要。迷:使……迷乱。才:刚刚。没马蹄:初长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 句解:(1)“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 (2)“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3)“没马蹄”,诗人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句:最爱湖东景,走也走不够,杨树阴影下徜徉于白沙堤。 词语: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句解: (1)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2)“湖东”点明诗 人行踪,与首联呼应;“ (3)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4)“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5)这样结尾,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三、试题精选 1、 红桥三模 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这就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B.颔联写莺与燕,“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这联可谓描摹细致,充满生机 C.颈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29、(东丽二模)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颔联中作者通过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C.颈联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10871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