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系

时间:2022-05-20 11:0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莫言与屠呦呦两篇诺奖演讲反应不同价值观”一文中的缪误

课堂上老师引用的关于两个诺奖获得者演讲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但是十分不认同作者的观点。遂课下查找资料探寻究竟。这篇文章出自一个名叫去伪存真的作者之手,他主要是通过两人在诺委会的主题演讲来断定两个不同的人生观。1、从开场白判断,屠呦呦体现了新中国科学家的谦逊、细致和集体主义精神;而莫言则是虚荣,满嘴个人主义情结。2、从讲故事推倒,屠呦呦无私奉献、高风亮节;莫言则自私偏激、内心阴暗。3、从结束语断定,屠呦呦充满昂扬向上的正气;而莫言误导世人、血腥恐怖。总之,就是一个有多伟大另一个就有多无耻。对于作者这种哗众取宠、博取眼球的方式在网上发布文章,反问一句:节操在否?从作者的角度看,像莫言这等三观不全之人都能获得诺奖,实乃人民之不幸,世界皆醉唯作者独醒啊!

没有人能否认屠呦呦是杰出的、伟大的,一切溢美之词都无法形容她为整个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但是,没有必要一边力捧一人时,一边棒杀另一人,这也是不道德的,一个有节操的人是做不出来的。至始至终,作者对莫言的获奖感言的评价是以主观代替客观,妄下结论。屠呦呦所做出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那么莫言的人品低劣,作者是如何得知。比较得知,是如何比较的呢?有什么事实,有什么数据能证明。就如罗斯福与希特勒,前者吸烟喝酒吸大麻私生活混乱,而后者洁身自好富有“爱心”有时连行为都无法判断一个人,该作者是如何从一个人所说的一席话话来完全判断一个人的孰优孰劣,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给他人乱扣帽子。用你的价值观去评价他的价值观,用你的人生观去否定他的人生观,这本身就是一种“绑架”。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作者所认为莫言的狭隘、血腥的获奖感言却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我也有他这样的母亲,见过许多这样的母亲。莫言获奖是在2012年,那时正在上高三,语文老师说他不是一个好人,专门挑开中国人的伤疤,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在西方人的面前,“丢”中国人的脸为手段而获得的奖,语气十分不屑,作为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中国人,好像并没有多少人为他的获奖而感到自豪。那时我对他亦无好感。大学期间出于好奇,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丰乳肥臀》和一本《檀香刑》一开始看是觉得其语言粗鄙不堪难登大雅之堂,结构也经不起考量,没有大家风范,实在是名不副实。但看了一会后,就开始熬灯夜战。一会觉得毛骨悚然,一会觉得感同身受,已分不清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差别了,看完如释重负,此乃名副其实。看完后,我反思:人性究竟可以丑恶到何种程度?对于作者所总结的莫言的作品反映出对社会的报复、完全颠覆了真善美和假丑恶,我是十分不赞同的。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童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饿殍遍野,少年又因文革而辍学。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与人品无关。就像我们不会因为鲁迅披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而说他内心阴暗;美国人也不会因为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展现的虚伪庸俗的美国社会,而说他心灵扭曲;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因为马克思写了《资本论》,而说他是社会的逆行者,只看到资本家的压榨,没有看到社会的飞速前进。讴歌真善美就是圣人,批判假丑恶就是恶棍么?作者非黑及白的世界观是否也不太正常呢?社会主义红旗下成长起来的纯洁的作者没有看到的丑恶,并不是不存在,而是视而不见。阳光与阴影总是如影随形,最渴望光明的人是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在看尽人性最卑劣的一面,还能怀揣着对善的信念,践行人性之善,才是真善。在最残酷的人性面面前,还能保持人性的光辉,感念人之善才是最最可贵的。我们需要赞颂,但更需要批判。中国人缺少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

莫言和屠呦呦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获得的奖项,屠呦呦作为一个医者能够拯救无数人的生命,是可歌可泣的,她所做出的贡献是个人努力、团体合作、国家支持等综合体,医学成果效果显著,有目共睹的,大家都会认可。莫言一个作家,能获得诺奖归结于很多因素,个人努力、译文精良、作品的影响力等等,并不是像作者所言的那样单薄。一个文学作品,众口难调,注定免不了争议,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才能成为经典之作。他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我不知道,但时间会证明一切。作为一个读者而言,我喜欢故事,他特别会讲故事,这就够了。 人际关系金句:

1、多在背后赞美别人 2、不要以单一的标签评价某个人,更不要用自己的偏见衡量别人 3、佛曰:勿妄言 4、即使没人认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5、自省 6、君子用道德约束自己,小人用道德绑架别人

黄薯芳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c51444bceb19e8b8f6ba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