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说课稿 西区中心小学 李杨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生动活泼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容易满足,做对一道题目或者老师小小的一句表扬都能让其产生满足感。他们的求知欲望比较强。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主动学习能力差,所以在课堂中老师的引导就十分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结合语境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读通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并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道理,并联系自己实际谈收获。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个性阅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即讲故事、知道理、谈收获三环节来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深刻寓意。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有感 1 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创设语言情境,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2、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同桌两两合作探究法,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分享收获。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来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孔子说过:疑,思之始,学之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精读品味,议中悟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2 (五)劝导农夫,得出寓意。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六)联系实际,谈谈收获。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种田人这样违反规律,办坏事情的行为,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以达到学以致用,加深理解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原因有三: 1、直观形象,增强了感知功能。 2、体现文章脉络,揭示寓意。 3、浓缩文章精华。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eeab5c3169a4517623a3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