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属语言比较看泰语虚词教学 作者:赵银川 来源:《人间》2016年第14期 摘要:虚词是造句的一种语法工具,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语法上有相通的地方,在虚词教学上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本文通过泰语“dai” 和汉语“得”的对比分析,以期为泰语的虚词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虚词;泰语“dai”;汉语“得”;教学 中图分类号:H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94-01 一、引言 “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1]在现代泰语中,虚词帮助实词构成句子,帮助句子表达意义,能表示动作的时间和说话的语气,使用频率高且用法灵活。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2],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这是两种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泰语教学中,虚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开展有效的虚词教学,降低中国学生掌握泰语虚词的难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陆剑明指出:必须重视虚词的教学及其用法,并提出讲解虚词的两条路子,一条路子是以词为纲,孤立地讲解每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另一条路子则以意义为纲,分组讲解、辨析。[3]这种方法对于语言教学而言无疑是最可行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汉语和泰语是亲属语言,在语法、句法上有相通的地方,开展汉泰语对比教学,是虚词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下面,以泰语“dai” 和汉语“得”展开对比分析,以期为泰语的虚词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二、泰语“dai” 和汉语“得”对比分析 泰语和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数、格、态的变化,因此,两种语言中有很大一部分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中国人在学习泰语的过程中,掌握这类实词出错的概率远远低于虚词,可见虚词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个难点。 泰语的“dai” 和汉语“得”既可以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词虽然分属不同的语言,但在一些用法上基本可以完全对应,是开展汉泰语对比教学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关于汉语的“得”,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我们可以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窥见“得”的用法。第一,为实词。《说文解字》中说:“得,行有所得”。《玉篇》:“得,获也”。可见“得”字做动词的用法,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035d84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