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景观鉴赏——古镇的桥

时间:2023-05-03 06:0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景观鉴赏——古镇的桥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不同文化板块、不同地域、不同水土千百年孕育滋养出了千姿百态的城市。一个人的实力、魅力、活力、潜力在于个性,城市也是一样的。城市有个性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水乡风情将其个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江南水乡古镇是指长江下游苏南和浙北地区的历史古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山川秀美之地。“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镇的真实写照,也是江南古镇一张鲜明的名片。桥,是构成水乡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水乡河多桥也多,如同里、甪直,古镇区域都只有一个多平方公里,桥却有四五十座。桥, 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景物,秀水拱桥,石栏环洞,极富诗情画意,如周庄的双桥因成名画而蜚声海内外。桥,代表着中国传统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为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起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历史城镇和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古镇因水陆交通而兴起,顺应原来的地理环境,再经过人工整理开挖,古镇的水道一般比较平直,也极有规律。许多古镇形成了一条河一条街,前街后河、街河相间,纵横交织而成“十”字、“井”字河街格局。古镇上的河,两岸都砌有整齐的石栏驳岸,在石驳上盖房。这样的水街相依,水港和街巷往往成为古镇整个空间系统的骨架,使人们组织生活、交通的主要脉络。水港既是水上交通大道,是市镇与四邻农村、市镇联系的纽带,是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洗衣、洗菜、洗物、聚集、交流的场所。水路与陆路、舟行与步行这两种交通方式在古镇相互补充。两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便是桥梁与河埠,因之也产生了桥头广场与河埠广场。这些广场往往因地处水陆交叉处,是货物集散交易的地方,因而往往也是人们活动密集的度最高的地方,从而形成水乡古镇中最为活跃的场所。以桥为中心,集散货物形成各种类型的商业街,桥的四角建有桥楼,开有店铺、茶馆,是全镇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发散,恰如一幅幅清明上河图。

水乡的桥,千姿百态,古镇水路交通的纽带,是水陆的立体交叉。根据桥下河道有无通航的要求,而出现了桥洞净空的变化,有拱桥、平桥、折桥几种。拱桥的圆孔也有一孔、二孔、三孔的不同。在江南平坦的地平线上,桥身拱背隆起,环洞圆润,打破田野村镇的单调和平直,将远山近水烘托得那样和谐,将水面和陆地紧相连接。桥桥相望,桥桥相连,“粉墙风动竹,水巷小桥通”。在水乡城镇里,因桥成路,因桥成市,桥使江南水乡的风貌更为丰富。

水上荡舟是游水乡古镇必不可缺失的项目。小船咿呀着穿过一个个过桥洞,犹如观看一部镜头推动着的风光片。水乡桥的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有桥在市场、行会近旁,或就是商业


行会建造的,即以行会命名,如苏州城里就有鱼行桥、果子行桥。另外,观前街的醋坊桥是因宋代这里开设管办的醋坊,;荐行桥是卖草席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花木命名的桥,如桃花桥、采莲桥、折桂桥等,在这些桥边,有桃树、荷叶、桂花„„增添了不少桥的美景。有的桥寓有教益。汉代朱买臣少年是贫苦,居苏州是曾以瓜充饥,下河洗瓜,不慎瓜落逐流而去,未能果腹。他中了状元后造桥命名为落瓜桥,寄富贵不忘贫贱之意。湖州双林镇有桥名曰虹桥,桥旁立有碑刻,记载了明弘治年间之事,话说有乡人严素阉经此桥,拾有遗金二百两,这是失者变卖家产,为营救入狱的父亲的钱财,后验还之,其父被释后雪冤,乡人建亭曰还金亭,桥也为之改称,这是一段颂扬拾金不昧的佳话。

水乡的石桥造型优美,古人在建桥时,将工艺和文学、书法相结合,往往在桥上刻有楹联,记述史实,描绘景色,借景抒情,意趣盎然。如乌镇西栅通济桥的桥联是“寒树烟中,尽乌戊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浮澜桥有联曰“地接青龙云集成万家井邑,波迎白马星驰来百业舟航”。有的桥联极富诗情画意,如乌镇的翠桥“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朝西)“浦上花香追履去,寺前塔影送船来”(朝东)。有的描绘乡野景色,如荐馨桥的“水阁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朝南),碧水半湾流野渡,翠波一曲抱祠堂“(朝北)

这些古桥本身就是一幅幅美景、一首首的诗,你到古镇去要细细地赏,细细地读,其中的回味,是那样的深长!

水乡以水构景,临河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是河埠和系船的缆石,有的河埠旁还缩进一方空间供人摆放洗过的衣物。许多缆石雕刻精细,图案复杂,似乎要极力体现主人的不同身价。石河埠构造和缆石图案的花样特别多,体现出水文化的讲究。

除水道、桥、水栅、河埠外,还有沿岸蜿蜒的廊棚成为水乡独特的景观。几乎所有水乡都有沿河廊棚,只有西塘的廊棚最特别、最壮观。到了西塘必然会被宽阔的市河和两岸的景色所吸引,特别是在高耸的拱背桥上眺望,那沿河绵长的一袭长廊,灰瓦蜿蜒,屋檐下的廊柱,在河岸上一根根有节奏的排列着。映漾着清亮的河水,把人们的目光一直引领到尽处。长廊中有几处供人休憩的亭廊,或是台廊,打破了线条的单调;老人们围坐着啜茶、谈天,呈现出一派清闲与惬意。对岸一簇簇高翘的马头墙,一家家临河踏级入水的水埠头,和这边平直的廊棚形成绝妙的对比,一虚一实、一高一低、一黑一白。一条河把他们联系又分隔,水是流动的,小船在游弋,静的和动的,轻的和重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当你闲步在走廊里,一式的木构架,砖铺地面,显得那样淳朴。依着河沿,看着河里的倒影水波,听着船娘的吟唱,你会找一处靠廊坐下,享受这难得的净化心绪的天地。

桥也体现了古镇人民世世代代在建设自己家园的历史进程中,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0b9f7b27d3240c8447ef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