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文化教学彰显数学教育价值 -----数学拓展性课程阶段总结 一、课程开发基本情况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又要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除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还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使我们的拓展课程更有效,我们以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专题会议出点子、想办法,最终达成共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活动。 二、 针对课程开展的活动 (一)以活动为载体,玩中学,做中悟。 数学小报活动。 数学小报主要以数学知识为主,可以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等等。为了出数学小报,孩子们要搜集资料,动手动脑,拓宽孩子们数学的知识面。在复习阶段,孩子们又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分析,分门别类按单元出数学整理单,把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出来,增强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举行玩魔方、飞叠杯活动。 玩魔方、叠飞叠杯可以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开展“24点”:“七巧板”“一笔画”“五子棋”“六子棋”的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数感不足,计算不熟,思维不活跃。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越到中高年级越突出,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令人更是头疼。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选择中段四年级开展“24点”游戏,也就是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剩余的52张,任意抽出4张,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把牌面上的数字算出结果是24,每张必须用到,而且只用一次。此游戏突破了传统计算的枯燥乏味,孩子不但可以在学校玩,也可以回家跟父母一起玩。在游戏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智力七巧板蕴藏着深奥的数学知识它巧妙的应用了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和线性规划原理,拼搭起来奥妙无穷,妙趣横生,充满着魅力。通过拼搭智力七巧板,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动手操作,感受了组合图形的无穷奥妙,领悟到了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和谐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年级开展了一笔画、五年级的五子棋、六年级的六子棋等活动。 4.我们也开展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材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实践,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动脑又动手。 (二)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写照,让学生通过随笔或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数学日记,使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孩子们也能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彼此之间更多了一份了解。下面是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淘书乐活动后写的数学日记,摘录几篇一块分享。 (三)阅读数学文化丛书 每个年级都有和自己年级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数学文化丛书和数学文化读本,作为循环教材,每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阅读。 三、 课程取得成果 (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上数学文化研究课、写数学文化论文。 实验老师曹君海老师、王科佳老师已经把数学文化的渗透体现在平时上课上,让拓展的数学文化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看看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辅导,并且曹老师还把数学文化的教育延伸到了课外,让我们看看他们班的学生。 程欣老师已经将数学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在参加电子白板赛课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实验老师信雪倩老师在沙坪坝、九龙坡、大足、云阳以及辽宁大连的数学文化推进会上执教现场课,获得好评。当然我们的课程发展也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同时参加区里数学文化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数学文化预赛并进入决赛,最后荣获一等奖;和苏艺老师一起攥写的论文《探索教学实践策略 彰显数学文化价值》发表于数学核心刊物《基础教育》。 四、课题遇到的困惑以及延伸 1.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对数学文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入研究能够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文化存在的价值,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努力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深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并且也争取利用好课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1757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