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全诗原文及赏析 【题解】 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乃祖咏应进士试时所作试帖诗。按规定,试帖诗应该是五言六韵十二句,但作者只写了四句就交卷,人问其故,他回答说:“意尽。”(《唐诗纪事》卷二○)终南,山名,在陕西西安市南。诗中描写雪后天晴,山北高处尚存积雪,虽有阳光而城中反增寒气。“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特殊景象,写得非常生动准确。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以此为古今咏雪最佳诗篇。 【全诗】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即山的北面。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远望,只能见到终南山的北面。秀:美。②此句意谓远望岭巅的积雪好像浮在云上。③林表:树梢。明霁色:雪停后出现的`阳光使树梢很明亮。④此句意谓傍晚时城里人感到反而比下雪时更加寒冷。 【注释】 ①此诗又题“望终南残雪”。据《唐诗记事》载, 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按照规定, 应试诗须作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 咏仅写此四句就交卷,别人问他为何不依规 定写就,祖咏说:“意思已经完满了”。后被传 为写文章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之佳话。诗 写立足长安城,南望终南山阴岭残雪之景。② 阴岭: 泛指终南山的北麓诸峰。③林表: 指 树梢。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翻译】 终南山岭北多么秀美,积雪好像浮动在云端。林表被涂上初晴光色,薄暮时京城更加天寒。 【赏析】 这是一首应试的诗。祖咏应时要求写成五言六韵(12句)的律体,他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别人问缘由,他答“意已尽矣。”这首诗传神地描写了终南雪景和望雪的感觉。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作者在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自然看到山的阴面,所以有“终南阴岭秀”之句。又因为终南山峰高入云,积雪未化,所以有“积雪浮云端”之句,这两句都是“望”之所见。这两句一方面写了山高,另一方面写了雪厚。同时写出了诗人面对如此景物而产生的一种轻盈飘荡的感觉。“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是“望”的时间。“霁”是天晴,“暮”是傍晚,作者自长安城遥望六十华里外的终南山,所看到的是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余光平射,染红了林表。而且最后一句还写出了观雪时所感——“寒”,而且是“暮寒”,晚上比白天还要冷。令人感到终南山的寒意超越了空间来到城里,使寒冷的感觉更加突出。 这首诗仅仅二十字,由观赏到感觉,由色彩到精神,充分全面的表达了主题,难怪祖咏没有按唐时考试的规定,应试诗作五首六韵十二句的要求,而只写此四句便交了卷,最终被录取。 【点评】 唐诗篇名。五绝。祖咏作。见《全唐诗》卷一三一。诗题又作《雪霁望终南》、《终南霁色雪》、《望终南残雪》。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传说此诗为开元十二年(724)诗人应进士试之作,《唐诗纪事》卷二○载:“有司试《终南山望馀雪》诗,咏赋曰:‘终南阴岭秀,……’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诗中写从长安远望终南山上残雪之情状:“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全篇二十字,紧扣诗题,极有层次地描摹望中终南馀雪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感受,写得形神兼备,蕴藉有味。清施补华评该诗:“苍秀之笔,与韦相近。”(《岘傭说诗》)王士禛称此诗为“古今雪诗”中之“最佳”诗作(《渔洋诗话》卷上)。 【《终南望余雪》全诗原文及赏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c8fdd4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