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城老人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作者:杨 娟 来源:《商情》2010年第01期 [摘 要]从改革开放到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入住城市进行社会活动,同时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观念驱使进城的农村居民将自己的父母接进城市共同生活,因此形成了进城老人这样一个新型而又特殊的群体。但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突然进入城市生活的进城老人在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境?又要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本文将做详细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进城老人 生活方式 困境 对策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与完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农村的学生进入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继而留在城市。而今天,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逐步打破以及中小城市户籍制度的松动,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或在城市买房、或在城市工作得到城市户口,成为“城市人”。 年壮的农民与年经的农民子弟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后,在城市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或者将农村的家庭移居城市后,将农村的父母接到城市共同生活,形成了“进城老人”这个新型而特殊的群体,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衍生群体,正在以逐步递增的形式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这个群体在融入城市后的生活方式的困境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探讨。 一、关于“进城老人”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对于“老人”一词并无详细定义,笔者根据我国相关的政策与规章制度,将退休后,即60周岁以上的公民定义为老人。而“进城老人”则是由于子女从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定居而将其接入城市,并打算持续在城市生活的原农村户籍的60岁以上的公民。其中包括跟随子女居住和不跟随子女居住。 二、进城老人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的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角色转变的困境 社会角色理论指出一个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进城老人在农村进行社会活动时,是作为一个独立、主导的地位,扮演着家庭的照顾者的角色,当家庭遇到任何大小事务时,都是由自己做主,自己行动。而当他们进入城市与子女、儿媳共同生活居住时,在家庭的角色中,则扮演着被照顾者的角色。进城老人在农村生活与在城市生活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了质的转变,所以随之他们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2.信息接受的困境 信息接受的因素是决定进城老人能否较快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条件之一。进城老人由于长年在农村生活居住,接受的文化知识教育有限,对于异于自己的文化知识与现象要么具有排斥心理,要么具有腼腆心理。对于社区举办的老年活动通常是作为旁观者,有的进城老人认为不同于自己农村生活的方式就是不好的生活方式。有的进城老人则是由于面子“抹不开”而拒绝融入城市老人群体的生活。 3.交流层面的困境 齐美尔认为,城市生活中人们与无数陌生人持续不断地接触,使个人对他人保持一种矜持、疏远和排斥的态度。按照齐美尔的观点,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冷漠并非偶然的现象,而是在城市长期生活的结果。城市老人因为长期在城市生活所以对此早已习惯;而进城老人,在农村时,大门常开、走门串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生活习惯突然转变为冷漠的邻里关系却是极度不适应;再加上亲戚朋友圈都在农村家乡,城市的朋友真是屈指可数或者压根就没有;而子女们通常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家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相对于在农村的热闹环境而言,在城市生活却是清淡之极。因此,不少进城老人都认为城市生活非常无聊,跟坐牢似的。 三、对策探讨 1.加强社区建设,组织社区活动,增加融合度 按照社群主义理论,社区建设的中心是提倡公民德行和道德义务,力图在人与人之间恢复信任和社会联系,以对抗社会解体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抽象的社区概念的理论性研究,由专业的学术术语进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语言,由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我国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而如今,社区建设已在中国各个城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2d060f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