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组织的定义: 公共组织是与私人组织相对应的概念,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2.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努力增收节支,合理安排支出结构,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 3.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政府):是以现金收到后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的发生为标准。也就是说一切要素的时间确认,特别是收入和费用的时间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 4.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 ①依法理财原则; ②勤俭节约原则; ③量入为出原则; ④效益原则; ⑤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 ⑥责任性原则。 5.现金日记账:是核算现金收付结存情况的账簿,又称现金出纳账。通常称为三栏式,并设“对方财务核算科目名称”专栏,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付的原始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结出余额与现金库存数核对,月末与总账“现金”科目核对。 6.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核算银行存款收付结存情况的账簿,通常采用三栏式,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存款收付的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7.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会计要素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基金 结余 或 资产=负债+基金+(收入-支出)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8.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可供长期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的设备与设施。(500元以上) 9.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分类: ①房屋建筑物;②专用设备;③一般设备;④文物及陈列品;⑤图书;⑥其他固定资产。 10.固定资产如何计价: ①购入和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分别按购价和调拨价入账,包括买价、运费、包装费、安装费及购置车辆支付的附加费 ②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其实际耗用的料、工、费全部支出入账。 ③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扩建固定资产时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价值,增记固定资产原值。 ④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证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⑤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价的,估价入账。 ⑥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⑦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以后,再进行调整。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11.定额管理 定员定额是确定单位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单位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建立客观反映供给单位在人员配置和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使用等方面应达到的额度指标,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定员定额管理是制定、控制、管理定员定额工作的总称。 12.暂付款: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和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一般包括预付的材料、设备款,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13.借贷记账法:是以全部资金为记账主体,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财务核算要素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①资产增加、资产减少的业务,分别记入资产类账户借方、资产类账户贷方; ②负债增加、负债减少的业务,分别记入负债类账户贷方、负债类账户借方; ③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业务,分别记入资产类账户借方、负债类账户贷方; ④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业务,分别记入资产类账户贷方、负债类账户借方。 15.预算拨款资金:是指行政单位依照经费领拨关系,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规定的手续,向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请领的经费。 (上领下拨) 16.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预算拨款资金、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17.行政单位财务报告的作用: ①发现本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有利于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本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②可以了解、分析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作为本系统领导决策和进行综合平衡的重要依据; ③便于检查、了解各行政单位应上缴的财政预算任务是否按时足额完成,作为下期编制和审核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18.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 ①支出增长率;②人均开支;③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④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重;⑤人车比例。 19.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管理规定是什么: ①健全库存材料的管理机构; ②建立严格的库存材料管理责任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925409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