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眼分析法”赏析《登幽州台歌》 摘要:《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短短四句初看则无头无尾、触绪无端,给人以来无踪去无影的感觉,更不知其蕴藏着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他在失意的人生路上,寻求知音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对景物、历史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描写,巧妙地炼出“诗眼”,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这首《登幽州台歌》成了千古绝唱。 关键词:诗眼;失意;孤独;创作背景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登幽州台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短短四句初看则无头无尾、触绪无端,给人以来无踪去无影的感觉,更不知其蕴藏着什么样的感情色彩。细读之后,笔者认为,只要知其生平思想,明其写作背景,认真品读和理解诗歌内容,就能探其究竟,深知答案。 一、陈子昂的生平及《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陈子昂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豪家子弟游侠使气的性格。从青年起就有远大的抱负,富有政治热情。永淳元年(682)中举进士后,时常上书议政,其主张颇有见识,为武则天所赏识。然而其性格中的豪侠之气不畏权贵、直言敢谏,同时也引起了很多朝臣的不满,武后时期重用酷史,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杀者,以至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弄书》和《谏用刑书》里多次劝谏,认为滥杀无故必将造成祸乱。然此谏非但未被采用,反遭武氏政权的打击,故仕途曲折、命运坎坷。三十四岁(694)受“逆党”案牵连被捕入狱。后虽被赦官复原职,但一直再未受到重用。因此对武周政权的幻想变为失望。 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同宋之问,沈诠期等人同属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社会文化背景。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以提倡复古进行革新。陈子昂为端正唐诗发展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影响了后代诗风的发展方向。陈子昂常常慨叹时光流逝,古人的不朽成就已成陈迹,而往时的种种际于难见于今世,有种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怀着巨大的悲愤登上幽州台。面对苍茫宇宙眺壮丽河山,含泪而吟写成这首千古传诵的《登幽州台歌》。 二、“诗眼”在诗歌分析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分析《登幽州台歌》,笔者就个人认识对“诗眼”作一阐述。 “诗眼”一词,出现较早,北宋时大诗人苏轼曾作诗曰:“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南宋范成大也在其诗中写道:“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但是对于“诗眼”的解释一直是众说纷云。笔者认为“诗眼”一般是指诗中形象显明、生动传神、意味蕴含丰富的警字警句。它大多为动词且连接诗句上下部分,成为诗中最为关键的枢纽所在。它如人的眼睛,反映和联系整句或整首诗的艺术特色。在诗中炼出好的“诗眼”常常能使诗意更浓、形象更为鲜明、诗趣更雅,诗韵更深,读来回味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经诗人苦推细磨而炼出的惊人之“诗眼”。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之“臭”字,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贺之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裁”字等等。当然并不是每一首诗都有“诗眼”,“诗眼”也不能充当评价诗歌作品好坏的标准。在品读一首有“诗眼”的诗时,能够准确的抓住“诗眼”,深入体会作者在全诗中安排“诗眼”的用意,就能更好的领会全诗主旨,故而抓住“诗眼”,沿“诗眼”之意品读全诗,是诗歌鉴赏中比较简捷的方法。 三、“诗眼”分析法在《登幽州台歌》鉴赏中的应用 《登幽州台歌》仅有二十二字,原文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中“独”为全诗“诗眼”。就字典义来讲“独”有“孤独”之义,诗中“独”也是“孤独”之义。 诗歌前两句纵贯古今,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露出对古代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和自己生不逢时、怀抱利器却无从施展的哀怨感伤。作者登台所见,触景生情暗含了对未来的预言,诗人作此诗五年之后因不忍官场黑暗、污浊,借父病而告官还乡,远离官场。后被家乡县令段简受武三思之托逮捕入狱,四十二岁时死于狱中。 在幽州台上作者远眺广垠原野和空旷的天际,感慨而叹、悲伤不已,无限的孤独与凄凉涌上心头,随之写下“念天地之悠悠”一句点活全诗。这一切犹如亲睹作者含泪之目,深感破碎之心,刻画了诗人独立在苍茫大地,怆然泪下的形象,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寻的孤苦悲痛的心情。突出表现诗人心中岁月无情、时不待我的深重感喟。虽然作者无意于主观感情的曲折倾诉,而通过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原野空旷而个人形单影只的意象,我们依然能感到在建专制下一个落魄书生报国无门的悲凉、凄惨心情。作者以宏大的取象,高阔的视野,托意深远,体现出穷古今之变、尽阅人世沧桑之后的见识,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这些都以一个“独”字而括之。尽显作者在创作中对用词和选“诗眼”的独到之处。 《登幽州台歌》全诗以“独”为界线,“独”以上是原因,“独”以下是结果。“独”以上刻画心灵世界,“独”以下 描绘外部形象。同时“独”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俩个“不见”,一个“念”,下启“怆然而泪下”是全诗结构情感的连接所在。“独”是全诗的“诗眼”,抓住了“独”就能很好地分析理解全诗,真切地感受一位孤独无依、寂寞渺小者的苦痛情绪。 综上所述,作者在失意的人生路上,寻求知音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对景物、历史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描写,巧妙地炼出“诗眼”,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这首《登幽州台歌》成了千古绝唱。通过用“诗眼分析法”对全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如果掌握“诗眼分析法”,对诗歌的分析就会更简捷,也更容易弄懂诗歌内容。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7460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c6f17c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