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谦传 李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①,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②。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③。”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④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他年又大饥,士谦罄⑤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 ——选自《隋书》(有删减) 【注释】:①阋讼:争吵。②埒(liè):相等。③义无相责:没有责怪你的道理。④燔:烧。⑤罄:用尽。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仅一处)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 【答案】: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 【解析】:断句时要注意一些语气词,本句中的“者”是句尾语气词,故在“者”后断句。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士谦闻而出财 一鼓作气,再而衰 ..B.赵郡农民德之 公与之乘 ..C.卒为善士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D.其家僮尝执盗粟者 其真无马耶 ..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两个“而”都表示顺承,可译为:就。B项中的两个“之”都是人称代词,他。C项中的两个“为”都师动词,可译为:成为。D项中的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助词,译为:难道。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值年谷不登( ) (2)于是悉召债家( ) ..(3)每以振施为务 .实词 值 悉 释义 遇到,赶上 全部,所有 课内链接 后值倾覆。(《出师表》) .悉以咨之。(《出师表》) .每 经常,常常 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郡农民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2)赵郡的农民很感激他。 【解析】:句(1)中的“过”要译为“超过”;句(2)中的“德”应译为“感激”。 5.第二自然段写了李士谦几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焚烧借契;第二、竭尽家资赈灾;第三、拿出粮种分给穷人。 【解析】:本段虽短,但写了李士谦三件乐善好施之事。概括时内容要全面、准确,语言要精练。可扭住本段中表示时间的三个词语“其后”“他年”“至春”来梳理答案。 6.请你写一句赞美李士谦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李士谦乐善好施,大爱无疆,抒写了一首爱的赞歌,传唱后世。 【解析】:围绕李士谦乐善好施这一高尚品德来写即可。 拓展训练 课外实词 穷困所致 .释义 课内链接 乏者得我贫穷 所识穷.与(《鱼我所欲也》)。 本图振赡 .本来 其他义项 ①穷尽。如: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②深。如: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 本在冀州之南,河固有的。如:此之谓失其本..阳之北(《愚公移心(《鱼我所欲也》) 山》) 卒为善士 .善良 ———— ①优点,长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②擅长。如: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③好,好的。如: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省略了主语:李士谦。)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同上。) 3.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同上。) 4.又出粮种,分给贫乏。(同上。) 文章主旨 文章以简朴的语言歌颂了李士谦乐善好施的事迹。正因为如此,他死后,同乡人自愿为他立了碑,以表敬重之情。 《李士谦传》参考译文:李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有一年又发生饥荒,李士谦竭尽家资给他们粥喝,借此存活的有近万人。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很感激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deb078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