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入小学,由家庭走向学校的重要阶段,好的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可以进一步完善孩子们的性格特点与人生的价值取向。但是在现实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给予了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对体、智、美、德等的全面教育与发展,是幼儿迈向学生时代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对幼儿们的心理、身体健康与成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缺乏主动性,教师缺乏引导思想,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有所欠缺,教师的包办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也给予了解决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常见问题 1.教师缺乏主动性,造成师生关系陌生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培养师生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到对每一位孩子都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这其中也包含了教师对不同孩子喜欢或是讨厌的原因。然后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们的性格是存在差异性的,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也有不喜欢说话的、性格内向的孩子,这一部分孩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缺少了与老师的互动,相对于积极的孩子而言,就与教师产生了陌生感和距离感。 2.缺乏教育的引导性,导致教育效率比较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僵硬的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育的现象,这种教育缺乏了教育的灵活性,并且降低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教育没有固定的模板来参考,这完全需要教师们在工作、实习中慢慢积累经验。导致了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开展教学,于是造成了教学缺乏针对性与高效性。 3.与家长沟通缺少经验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气,注意言语取舍。尤其是在孩子们犯错之后,在与家长沟通时,如果使用生硬责备式的语气,难免造成家长对孩子进行责备,从而让孩子在心理产生对教师的厌恶,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教师会产生怨气,从而与家长之间产生纠纷和矛盾,影响到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会使得学生从心里对老师产生厌恶。 4.教师包办使孩子们缺少了面对问题的应急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怕孩子们受到伤害往往会替他们安排好一切,但是,这个过程使得孩子们缺少了实践能力,甚至都不会自我的保护。 二、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提高观察能力,主动与每位孩子打好关系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位孩子都付出同样而足够的精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观察能力,要注意到在日常活动中内向的、警惕心较强的孩子,主动与之交流,并通过直接的话例如"同学,你好,我想和你做个好朋友";之类的话与其多交流,并且,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的孩子,无论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都应该给予其同等的关心与照顾。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样不仅降低在孩子们心中的陌生感更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 2.教师要有引导的思想,做教学与活动的引导者 首先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实施中,除了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以外,更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孩子们勇敢尝试,全身心投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不应是放羊式的安排,而应该同孩子们一起活动,但又得遵守规矩,使孩子们处于主导地位,但又不缺乏此过程的规范性。 3.教师要对家长保持耐心和尊重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深入,教师要意识到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的辅助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教师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互相结合、互相帮助。教师要保持好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最大程度上保证孩子们教育的高效性。在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与沟通过程中,一是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而且孩子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肯定。教师在与家长反映孩子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只谈问题,而忽视了解决问题本身。4.多引导孩子进行实践,使其拥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当然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是一样的,教师和家长都不可能成为孩子的包办者。教师要知道不可能随时照顾到每一位孩子,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平常的生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导孩子们,使其拥有基本的应急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它任何阶段的教育,因为其特殊性而导致教育方式也与其它阶段的教育存在差异。总之关于教师本身,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主动和不爱说话的孩子打好关系,要做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不要做孩子们的包办者,给予其适当的引导,给予他们更多锻炼自身的机会,使其拥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教育是家庭步入学校的关键,所以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极为重要,幼儿教育要做到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沟通。教师更要时刻铭记自己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是家长们的合作者,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尊重每一个孩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a15b14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