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清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情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一鹤直冲云霄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气势不凡;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仔细品读,约略能感觉到诗中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嫡、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开 {碧霄}蓝天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情感:通过现实之境的凄苦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伤感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问归期而未有期,一问一答,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硲生,怀州河内人,唐代诗人。{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何当}何时将要 {却话}回头说,追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但这不是诗人所要强调的意向,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燃烧着为国戌边的志愿。他静听着窗外肆虐的风雨,并把这些音响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 情感:深沉的表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抒发了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戌轮台}指守卫边关。戌,守卫。轮台,古地名,今新疆轮台南,代指边关。{夜阑}夜深,夜将尽。{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和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合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 情感:通过诗人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潼关雄伟壮观景象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诗人渴望冲破封建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终古}久远 {簇}簇拥 {束}拘束 {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1d4e9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