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时间:2023-04-12 15:35: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作者是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马克斯·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的重要开创者,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树英是教育现象学知名专家,致力于推动人文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学在全球的研究与实践。

由生活中的教育现象引出一系列的教育启示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金句思考

“学校管理人员不是经理,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他们首先应该教育者。因此,他们应该这样想:这个男孩遭遇了什么?这件事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应该说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从这件事中获得教育?我如何才能给这个孩子适合他年龄的成长空间?我该如何教育他,才能使他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经常在教师培训中听到“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充当着多重角色:父母、保姆、医生、警察、法官和教师等等。”每每听到这样的感慨,我的心里都是阵阵寒战,太可怕了。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怎样才能抛却这样一团乱麻的职业认知,不让自己被教育问题整得焦头烂额呢?我想,我们必须回归教师的本质——教育者的身份。明确我们教育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必须指向一个核心——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恰好,这段时间我在听《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的创办者小林校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心爱的钱包掉进厕所,小豆豆找来长把舀子在便池里捞。尽管一地不堪,但是小林校长看见后并没有责备这个小姑娘,只是叮嘱她弄完后把脏东西放回去。理解。尊重。信任。

这和《教育的情调》中倡导的教育理念相通。只有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看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大智慧。(李镇西语)

除了回归身份本质,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教育的情调》中的这一串问号应该铭刻在每位教育者心中,当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先反问自己,而不是问孩子。

怎样拥有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呢?我想“共情”和“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大概就是通行证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8a1423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