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今天阅读完《教育的情调》的第三章《孩子好奇的体验》,来分享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心得 好奇算是孩子的天然属性,我们时不时会调侃孩子:咋来那么多为什么呢?在这个章节中,作者马克斯给读者讲明了有的孩子是“真好奇”,而有些孩子确是“假好奇”。怎么理解呢?那些不停问问题的孩子,他们可能只是出于过于早熟,问一些早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非源于真正的兴趣。这样做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并没实际作用。因此他们这样的孩子是“假好奇”。那些偶尔问个问题的孩子反倒可能是“真好奇”。 另外,作者马克斯提醒我们,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活跃思维,而且不能过快地给予一个简单的答案。正如他所说,“一个善于思索的家长或一位教育有方的老师不必是一个能够构造或控制孩子的每种可能体验的人。但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善于抓住问题并且能用浅显的方式去深化它的人。” 但一旦学生问了个问题,具体老师该如何回答是好呢?书中就举了例子。 学生问:树叶为什么会变颜色? 老师可以这样回答: 1) 它是大自然运作的一种方式,说明树需要休息了。 2) 在冬天到来之前,秋叶使世界变得美丽了。 当时读到这个部分,我自己又设想了另一个场景。 学生问:老师,请问糖有何作用?” 这时候,我觉得老师就可以这样回答: 1)糖不仅可以做成零食,它还可以做成甜味剂,作为烹饪的辅助调料。 2)你们知道一战时期军人用糖来做炸药吗?要不改天我们看个视频见识一下? 当我们回答孩子问题时,其实应该避免简单的“是”或“不是”,“对”或“错”。我们应该力求做一个”富有机智”的教育者,给出一种答案,这种答案能使孩子继续保持提问的兴趣和好奇的状态。 文摘 ● 问问题的孩子期待更多——期待成年人谈谈这个世界。 ● 孩子天生地几乎对每个事物都感到好奇。而成年人需要去了解孩子好奇心的本质。 ● 提问“那是什么”是想得到一个空间去对话,去思考,去好奇,去惊讶。因此成年人不应只是简答地告诉孩子他所指的东西是什么,还应该详细讲述那个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不同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a69f0e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