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李白《三五七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季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解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拢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依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解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或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 此景, 不禁让诗人哀痛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衬托出悲凉的气氛 加上诗人的秀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善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很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意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bfc538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