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证照不全难题亟待解决

时间:2023-03-06 08:1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宿证照不全难题亟待解决

作者:暂无

来源:《民生周刊》 2019年第18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对于很多民宿无法申请营业执照,长期处于无证经营状态的问题,需要研究出台科学理的民宿法律法规,解决民宿经营的合法性问题。”

和传统酒店相比,个性化、特色化的民宿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约165亿元的共享住宿交易规模中,乡村民宿成为新热点。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16%。

市场日渐火爆的同时,民宿也存在准入门槛较低、无证经营等问题,大部分民宿还处于“无监管”状态。

“对于很多民宿无法申请营业执照,长期处于无证经营状态的问题,需要研究出台科学理的民宿法律法规,解决民宿经营的合法性问题。”接受本刊采访时,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说。

民生周刊: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37.5%。据您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民宿市场的迅猛增长?

杨宏浩:民宿快速发展是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技术赋能和政府助推多方力量共振之下形成的。

从需求侧看,旅游者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而民宿因其融入了在地文化、社区环境、民宿主人的情怀和文化创意设计,其形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体验独特,深受旅游者欢迎。

从供给侧看,很多民宿主人是为了情怀追求和实现梦想而投身于民宿;发展民宿多利用闲置民房,启动资金规模相对较小,通过自筹、众筹以及小贷等方式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各地政府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对开发民宿除了做好道路交通、水电通信以及排污等基础设施外,还实行补贴和奖励政策,这大大助推了民宿开发。

民宿之所以能为大众所接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途家网、小猪短租、Airbnb等共享住宿平台得以发展,将散布在各地的民宿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便于旅游者随时随地查询和预订。随着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和摩拜等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解决了民宿的交通瓶颈性问题。

民生周刊:在市场渐热的同时,大部分民宿还处于“无监管”状态,这不仅导致民宿经营者对自身合法地位的担忧,也不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对此,您有何看法和建议?

杨宏浩:民宿发展中的法律、环保、安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民宿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对于很多民宿无法申请营业执照,长期处于无证经营状态的问题,需要研究出台科学合理的民宿法律法规,解决民宿经营的合法性问题。特别是涉及民宿的消防、人身、财产及信息安


全问题,在法律法规中要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对于民宿面临的环保问题,需要规划先行,提前布局水电管网、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分类等环保设施,不能让“双廊悲剧”再次重演。

总之,民宿的发展一定要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这样民宿发展的基础才能坚实牢固。

民生周刊:作为一种新业态,民宿和传统酒店有着明显不同,在监管方面,政府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

杨宏浩:由于单体民宿规模小、空间上分散布局,面临着合法性、安全、卫生、环保、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监管上不能完全按照管理酒店那一套去执行。

民宿发展中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包括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盗窃、疾病防疫等,非传统安全诸如客人隐私保护、顾客数据泄露、心理安全等。

遇到问题不应一罚了之或直接关门停业,建议执法部门先行告知,要求民宿经营者应先行整改,同时为经营者整改提供便利,也可学习浙江对民宿评定时采取的多部门联合评定和对难点问题采取变通方式。对于民宿的安全性问题,要安装民宿治安管理系统,落实旅客住宿登记制度,例如信息采集应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和智能门锁等。

民宿因其“非标”属性而备受欢迎,同样也因为“非标”问题让人诟病。从线下调查和预订平台上的顾客评价来看,顾客抱怨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民宿的设施设备、经营服务、总体评价、安全卫生以及服务响应不及时等方面的不满。例如,布草更换不及时,甚至有时不更换;卫生标准低,客人难以接受;半夜停水停电,顾客找不到服务人员处理,服务响应慢;民宿经营者对顾客抱怨方面的评论回复率较低等,这些都导致服务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些网红民宿,能一夜爆红,但不能光有花架子,必须解决顾客关心的核心问题。民宿预订平台面临信息不对称、顾客诚信以及评价不真实等问题。这些在酒店行业最基本、标准化的服务,在民宿却成为大难题。某种意义上,“非标”代表了温度感、家庭氛围的营造,但因为民宿从业者的非专业性和进入的低门槛,逐渐暴露出管理粗放、服务缺失、应对不周等问题,这导致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招聘困难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民宿业态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民生周刊:有人用“千宿一律”“千村一面”来形容当下民宿的同质化现象,在民宿设计中,应如何突出个性?此外,如何看待民宿个性化和服务标准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杨宏浩:民宿的标准化是确保一个基本进入门槛,不至于犯低级错误,也使体验质量有一个基本保证。但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细分化,那种千人一面、标准化、大众化的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个性化是民宿的立命之本,是每一个民宿业主所要大力追求的。这也对我们的标准制定者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确保民宿的软硬件符合安全、环保、便利等基础要求,又不能够束缚民宿业主自由发挥、创新创意的空间。

因此,民宿发展要在守住法律、安全和环保底线的基础上,发挥文化创意,提升产品品质。既要参照和遵循行业基本规范,也要鼓励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文化创意,为民宿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留足创新空间。

目前已涌现松赞山居、千里走单骑、隐庐、竹里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下一步要继续培育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品牌,推出一批产品建设好、服务质量好、市场评价好、带动作用好和示范意义好的“五好民宿精品”,对精品民宿、品牌企业和品牌带头人以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引领性民宿开发、产品建设和运营模式案例要大力推广。要引导地方政府管理者、


民宿投资和经营者学习成功者的开发和运营管理思维及理念,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创新,打造独一无二精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照搬。

民宿发展也面临着类似小型精品酒店困惑的问题,即单体民宿在保持独立性、独特性与营销、预订、管理等运营成本过高之间如何平衡,而民宿品牌化连锁化则遇到规模化、标准化与个性化、独特性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短期来看,国内市场足够大,民宿品牌连锁化快速扩张是一个可选的发展模式,但要想实现盈利、投资者从资本市场退出难度还很大。另一个选择,则是可以向田园休闲度假综合体方向发展。

民生周刊:虽然大量资金涌入,但民宿企业真正实现盈利的并不多。对此,您怎么看?如何破解?

杨宏浩:虽然民宿相对酒店等其他住宿业态投资相对较少,但因为其单体规模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即使其在周末和节假日能实现接近甚至远高于同档次酒店的平均房价,但往往属于周末经济,存在季节性强问题,使得年出租率和平均房价仍然不甚理想。地理区位往往也对民宿经营形成了制约。除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知名的古镇古村落外,大多适合民宿集聚化发展的地方在城市郊区和乡村,其地理区位和交通问题导致周末经济和节假日效应,但非周末则冷冷清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因为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发展乡村旅游,不管是否具备条件,一哄而上,盲目模仿,打造出很多既不具有地方特色、也不受旅游者青睐的民宿村,导致出租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当然,民宿预订平台的高佣金、民宿管理水平不高等也制约了民宿的盈利水平。

因此,并非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发展民宿,需要提前做好选址、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挖掘本土历史、民俗和特产,凸显当地文化特色,打造适合自身定位的民宿产业集群。在乡村,民宿发展要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例如当地水蜜桃、大樱桃、花卉、农民画、版画、磁窑、医疗和健康等产业结合,形成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医旅融合等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

民生周刊:据您观察,目前国内民宿发展中还存在哪些误区?您对民宿未来发展前景有何期待?

杨宏浩:民宿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这一方面是指民宿本身要形成群落,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化发展;另一方面指民宿业态不能单兵突进,要形成民宿及相关业态的集群化发展。民宿的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同时发展除民宿之外的餐饮、娱乐、文化艺术、休闲运动、康养、教育训、创意农业、特色购物、金融等配套业态。因此,要以民宿开发为纽带,引导开展多元业态经营,拓展产业链,发展综合业态,打造田园休闲度假综合体或历史文化街区民宿产业集群,形成民宿休闲度假产业生态系统,实现空间集聚和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效发挥民宿的综合带动作用。

民宿不仅是一种住宿业态,还是生活方式的创意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载体,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典型业态,发展民宿还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重要手段。民宿发展是民众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结果,不论投资经营民宿,还是消费体验民宿,最终指向都是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未来小民宿可以发挥大的价值,承担更大的使命,未来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292539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