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例子分析: 《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 ——— 一个综合解释模型探讨》 2011907014 权春燕 国外社会学界对于夫妻异质性的测量一直偏于研究人口特征的相对差异,本文将以双方 在各种方面协调适应的同质性作为检验离婚风险的异质假说,同时将婚姻互动论,离婚成本分析,家庭压力论,文化规范论和替代选择假说的相关变量根据中国国情加以改进后纳入一个综合分析模型,以上海、兰州城区4区域的概率抽样调查资料来检验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异质性指标更具解释力,异质假说的内涵得到了拓展。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2010年的粗离婚率较1979年增加了6倍。但中国现有的离婚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宏观的概念论或定性论述上,较少定量分析和检验,尤其缺乏对微观家庭的婚姻稳定性及其影响机制的定量研究。既有的西方研究发展出多种理论,但无论是相关理论还是一些具体测量都仍有完善的空间。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婚姻质量论认为,婚姻质量或婚姻幸福与婚姻离散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婚姻质量越高,婚姻的稳定性越好。文化规范论认为,个人本位文化的社会通常更易为寻求个人幸福而放弃原有的婚姻,快乐主义/幸福主义被当做与终身婚姻观念相对立的观念。成本效用分析将经济学领域的成本效用理论用于社会学领域,孩子数和结婚年数则被视为两个重要的成本变量,他们都会起到稳定婚姻关系的作用。家庭压力论主要为心理学所关注,该理论强调婚姻危机常建立在压力源/事件本身、对压力的主观认知、缓解压力所拥有的自愿以及调试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上。此外还有异质假说,不少研究认为,双方年龄、个性、宗教信仰、种族、社会地位及其变化等方面差异比较大的婚姻通常离婚风险较高,因为这些差异容易引起更多的不一致和冲突。但也有研究报告了不同的结果,即夫妇年龄、社会阶级的差别与离婚的风险并没有显著联系。 根据已有理论,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假设。 三、研究方法:数据的抽样与测量、统计分析 在科学合理的安排调研下,调研组在上海城乡和兰州城乡4个社区共获得有效样本2200份,是一种大样本、多地点、多机构合作的非概率抽样方式。 其中共有4个复合并标准化的变量: 1.“双方同质化” 2.夫妻经常参与共同活动 3.家庭经济拮据压力大 4.因配偶有酗酒/赌博/外语等问题形成的压力 四、研究结论 解释当代中国离婚原因的理论框架,认为性格志趣差异、家事冲突、感情淡薄和性生活失调是离婚的直接原因,这些围观因素之所以和离婚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关键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择偶观、家庭观、性事观和离异观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6e0b3e67ec102de2bd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