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共付制度与居民健康的浅议 摘要: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有共付制度的安排,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本文在SPSS的平台上分析研究发现,共付制度能够有效节约医疗费用,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共付制度能同时减少必需与非必需的医疗需求,且具有稳定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共付机制对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显着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还应考虑到年龄和性别等因素。 关键词:共付制度 医疗费用 健康 我国在医疗保险领域引进共付制度是为了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困难的。共付制度的建立,既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又可以有效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可谓一举两得。而共付制度,又称成本分担制,即要求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其效用的大小,则要看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否具有价格弹性,正如经济学所述,弹性越大,共付制度的效用越大。但是,如果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即弹性很小,那么共付制度则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镇住户收入、消费与就业调查数据1999》数据库初步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共付水平和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共付制度到底能节约多少医疗费用 在数据库中区分了不同医疗保障的方式,共分为五种,即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医疗、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自负医疗费和其他。这五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从公费医疗到自负医疗费,个人分担水平逐渐提高。 健康人群中,属于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的平均医疗费用为元。由于大病统筹的特殊性,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因此不适合参加比较。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为元,比公费医疗下降了元。而自负医疗费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则进一步下降,仅为元,比公费医疗下降了元,是公费医疗的一半不到。 在非健康的情况下,自负医疗费用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1,元)依然比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4,元)少很多,仅为1/3左右。 可以看出,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对医疗费用支出有显着影响,个人分担水平越高,医疗费用支出越少。因此,共付制度能有效节约医疗费用,不同成本分担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二、共付制度会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唯一因素 我们通过数据库初步分析了社保、共付水平和居民健康的关系,主要是运用SPSS进行定性分析,以探求社会保险和居民健康的关系。首先建立了一个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为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协变量为医疗保障情况,样本量为13570。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和自负医疗费的居民的不健康概率分别是公费医疗居民的倍和倍。 我们再考查一下居民健康状况和年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关系。由模型所得变量值可得不健康概率指数Z=-+*医疗保障+*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概率公式Prob(Z)=1/(1+EXP(-Z))。 可以预测,一个50岁的参加公费医疗的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的概率为<,由此可认为事件发生概率很小;同比,一个自负医疗费的5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女性的概率为。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4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女性为,而一个参加公费医疗的40岁男性不健康概率为。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6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女性为,而同样条件下,参加公费医疗的女性概率为。 可见,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等都能明显地影响健康状况,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共付比率水平。 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共付制度能够有效地节约医疗费用,不同共付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2、虽然共付制度能够显着影响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但是在制定共付水平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以求公平、合理。 因此,在设计共付制度的成本分担水平时,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成本分担率,以达到不对任何一个人群的健康产生负影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邓大松,杨红燕.老龄化趋势下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费率测算[J].财经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1a74f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