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道中古诗]《临平道中》翻译和阅读答案 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 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蒲草,茎可供编织用。猎猎:形容风声的象声词。 ③欲立:想要站立。这里是蜻蜓想要在蒲草上停留的意思。 ④藕花:荷花。汀洲:水中平地或水边平地,这里指汀洲间的水面。 (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3)第三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下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 1 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3分。“拟人”,1分;“随风摆动”,1分;“轻柔体态”,1分。]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分。景物及其特点,各1分;情感,2分。] (3)①结构上,点题,承接上文,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同、地点、位置,同时也为结尾句的写景做了交代和铺垫,照应前后。(3分) ②表面写“路”,却巧妙地暗写出行在“五月临平山下路”上的诗人。(1分)(酌情给分) (4)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道潜(1043-?),俗姓何,字参寥,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到昭雪,复削发为僧。著有《参寥子集》。诗的大意说:水边的香蒲长得又嫩又长,微风吹来,蒲叶摇曳多姿,发出猎猎的响声,卖弄它那轻盈的体态和柔媚的舞姿。蜻蜓飞来,想要在蒲草的叶尖上停留,却不能自由自在地立稳。农历五月间,走在临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荷花。 2 【赏析】道潜,北宋时期著名诗僧。这首诗描写五月仲夏临平山下水边风光,是“诗中有画”的佳作。首句推出一个近景:一片水边的蒲草,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写一只或数只蜻蜓,因风吹蒲动,想要站在蒲草上,总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与风蒲仿佛在互相争戏,颇有风趣。第三句,承上启下,宛转变化,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间、地点、位置,也为结句的写景作了交代和铺垫。第四句,于风蒲背后展开自近到远的风景:在山下道路两边,一望无际的荷花开满了水面,鲜明地表现出夏日江南水乡清丽动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映衬、远近有致、动静相生、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图画,便清晰而富有层次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诗歌无一句一字抒情,却在所写景物中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夏季临平山下的优美风景。诗人把蒲草拟人化了,写得它像有知觉、有感情似的,在有意卖弄它的轻柔。蜻蜓欲立又不能自由停立的瞬间姿态,也写得很传神。作者静中写动,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十分高超。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a568ba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