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解读文采出众的一代枭雄 摘要: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曹操处于混乱割据的时代,不仅政治谋略过人,在古典诗歌文化创作上也有极高的造诣。《短歌行》中,曹操巧妙用《诗经》等古代经典而能做到不留痕迹。其风格沉郁,感情真挚。在深沉的忧郁中,激荡着慷慨激昂的情绪。把追求中的苦闷悲凉、广揽人才的宏伟气魄和建功立业的昂扬精神融合为一体。从这篇诗歌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历史上真实曹操。 关键词:求才若渴 文采过人 雄才大略 求才若渴 《短歌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求贤才而感慨万千的曹操①。 没错。他是在忧愁,甚至以他敏感高贵的心智,他已经非常明晰地感受到人生的苦短和无常。人生短暂得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经不起日光照耀。 然而雄才大略的曹操是绝不会像《诗经》里的郑国女子一样幽怨的。曹操是个绝对积极的人,他本身就像赤壁大火一样兴兴头头。感慨归感慨,他却绝不是为了伤春悲秋而活着的人,接着,这个男人就在《短歌行》里毫不掩饰地表示了自己求贤若渴,以期建功立业的万丈雄心。他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的“青青子衿”二句直用《子衿》的原句,一字不变,意喻却变得深远。连境界也由最初的男女之爱变得广袤高远。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心里对“贤才”的思念,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他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法来提醒那些“贤才”:我纵然求才若渴,然而事实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你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然而当时的曹操,他的“但为君故”,为的是天下数之不尽的贤才;他的沉吟,亦是在思考如何招揽贤才,完成自己的皇图霸业。 文采过人 清人沈德潜的《古诗源》中评论:“孟德诗犹是汉音。”他所谓的汉音,其实是对汉乐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建安风骨骨力风神的具体体现。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我的求贤之思何时可以实现缺少贤才的忧虑常常会让我忧伤,像流年一样不可断绝。下面他还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描写宾主欢宴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曹操用这些古诗句,成功地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阐释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达到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诗人复杂多端的感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都会有沉郁哀景之作。可曹操创作的诗歌中,却总能流露出王者的胸襟与霸气。不仅《短歌行》如此,《观沧海》亦如此。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雄才大略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杰出的诗人。 .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并且强调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除了在政治上有明确的用意,在艺术上也有其非常高妙的地方。这个人能以文才笼络“建安七子”,当然不容小觑。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短歌行》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读者也许要问:曹操,世之奸雄也,果能有如此爱才、礼贤的胸襟应该公正地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两汉文化思想上的僵化,董仲舒更倡导儒术与神学相结合的谶纬学说。曹操则对神学迷信,封建礼教等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公开否定。从用人来说,两汉以通经、仁孝取士,曹操则提出“唯才是举”,重用“不仁不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e948a8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