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大众化水平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大众化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呼唤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这不仅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需要,更主要的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 话语即语言文字,包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文字。无论口头表达的有声话语还是文字符号表达的无声话语,都是表达一定思想、理论、观点和各种情感的工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同其他生产工具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但在阶级或有阶级的社会中它所表达的一些特定的思想内容却是有阶级性的。话语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权利及表达内容被重视的程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追求话语霸权,但必须建立维护我国和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话语体系不仅包括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作为国家软实力体现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创造、丰富和发展,而且包括话语表达方式的加强和改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着力解决好内外两个问题:一个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从根本上说,语言是人民大众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需要大众化,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也要大众化。二个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以发挥对内统一思想、对外提高中国话语权的作用。 中国需要以新的姿态、新的战略和新的方式在世界上展开博弈,同时也需要以更大的努力向世界说明中国,将良好的中国形象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大众化水平的基本途径 其一,积极解决传统宣传话语与现实改革实践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调整和丰富舆论宣传语言。舆论宣传事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的属性。媒体不仅仅是考虑市场占有,更要关注受众感受,避免“泛宣传”色彩,因而要对舆论宣传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协调和解决传统宣传话语与现实改革实践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调整和丰富舆论宣传语言,适应大众生活,要学会运用群众的语言,把问题讲得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二,认真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中的合理元素,使之成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源流。中国是世界上文化积累最深厚的国家之一,语言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今天的中国话语,不可能割断与几千年语言文化的血脉联系,而是要把那些沉淀在深层民族心理结构中的、至今仍活跃在中国人生活和思想中的语言文化传统继承下来,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现代转换。当然,强调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并不排斥西方的科学、民主话语。这些先前的话语体系都是可以借鉴和辩证取舍的资源,但不能简单照抄照搬。 其三,采撷群众日常生活和时尚语言,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当今日益多元的社会,铺垫了话语多元化的社会基础,而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则为话语多元化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因此,如何处理好规范语言与多元话语的关系,引导其他多元话语向健康话语发展,在与社会日常生活语言的关系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主流、引导大众,筛选日常生活中既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和群众心理的语言,提升这些语言的学术内涵,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和活力。 (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化水平的基本途径 其一,坚持面向世界,广纳世界学术成果。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有内在的历史联系与新的创造,又有内在和外在的沟通与借鉴。在与国外社会思潮的关系上,要以世界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充分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将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适”范畴和话语中国化和具体化。因此,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必须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气度,既坚持以我为主,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有益成果。 其二,建立国际性的话语平台和对话机制,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公信力。在国际交流和传播方式上,要注意研究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爱好,贴近外国人的实际,改进双方沟通的渠道,转换对外讲述的语言,拉近相互认知的距离。要善于运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解释力、影响力。 其三,积极探索有利于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提高中国话语体系国际化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学术话语体系的西方化、“洋教条”。对现在流行的各个不同学科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众多概念、名词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分析。对符合我国和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概念、名词等,我们应大胆使用;对有些概念、名词使用时我们则应慎重,甚至进行必要的限定。为了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应该积极探索有利于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科学独立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数代中国学人的不懈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和自信,使我们相信这种话语体系会有越来越强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国际话语竞争中逆势上扬并最终打破“西强我弱”的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214e6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