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请大声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文章中受到启发,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能从文章中受到启发,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 教学用具:班班通。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合作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谁说的一句话对你影响最大?谁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激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为他的一句话竟成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你们想知道这句话吗?------同学,请大声点(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到了老师的检测时间了,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吗?(出示生字) 2、指名认读,及时纠正字音。齐读 3、根据意思说成语或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如坐针毡、安分守己、恐怖、禁锢、哑然失笑、自闭、不绝于耳、言犹在耳 4、课文讲述了一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使作者得到了信心和勇气的事。这句鼓励的话语是什么?(同学,请大声点)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同学,请大声音点”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作为老师鼓励的话出现的; 第二次是“我”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心情异常激动,耳边回响、震荡着老师鼓励的话语时出现的; 第三次是在“我”奉老师之命到低年级介绍学习经验,由于怯场而眩晕,以致一个字都吐不出是,看到一位老教师慈爱的微笑,想起了班主任鼓励的话语时,出现的。 第四次是这句话已升级为“我”的座右铭,作为座右铭的内容出现的。 “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贯穿全文,是结构十分紧凑。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 “我”害怕当众讲话,老师宣布课代表时,所有人翘首以待,只有“我”低着头,如坐针毡; 当老师宣布选中“我”时,“我”呆住了,认为老师是和“我”作对; 做就职演说时,声音结结巴巴,咬着牙回答老师的问题; 奉命介绍学习经验时,望着台下的人,竟一阵眩晕,一个字都吐不出。 3.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得到老师的鼓励后,“那天回家,我第一次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提起笔,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打开窗户》”从此我的学习一日千里,捧回大大小小作文竞赛的获奖证书; 当“我”去低年级介绍经验,由于怯场而眩晕,以致一个字都吐不出时,看到了一位老教师慈爱的微笑,想起了班主任鼓励的话语,便擦干急出来的汗水,尽全力去大声念出自己写在心灵里的每一个字,一口气讲完了想要说的; 毕业典礼上,“我”用洪亮的声音和真挚的情感,面对千人汇聚的礼堂,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全场掌声如雷,不绝于耳。 (五)感悟语言,体会特点 1、小组讨论:想想“我”和老师的性格特点。(请汇报) 从“我”结结巴巴地说,咬了咬牙说,不顾一切大声的喊。可以看出“我”的声音越来越大,内心也越来越急 躁。这正是“我”性格内向、胆怯所导致的。 从“老师眯起眼问,皱起眉再问,慢慢地,一字一句的问”,可以看出老师是在千方百计改变“我”的不良性格,老师是多么的富有耐心和细心和爱心。 2、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他们的异同 (1)“你说什么?同学,请大声点!” (2)“同学,你的声音-----能不能大一点,再大一点?” (3)“你能有勇气当众大声喊,难道就没有勇气让你的成绩好起来吗?” 这三个句子的相同点是:表达的意思相同。讲的是老师面对“我”不愿当众就职演说所采取的循循善诱,及时鼓励“我”,给“我”信心,给“我”勇气,消除“我”的胆怯,希望“我”能当众大声说话。 这三个句子的不同点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先后采用疑问、反问等句式,语气表达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强烈。 (六)演一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再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有没有毛遂自荐来表演的,演一演课文中的老师和学生。 (七)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在老师的“同学,请大声点”的这句话的影响下,获得了信心和勇气,消除了内心的恐惧,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才不会被困难所吓倒。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db29d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