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

时间:2023-04-29 05:5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

作者:辛月

来源:《吉林农业》2019年第02

摘要:本文简述从绳文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的发展,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时期早期农业的萌芽,二是上升发展的农业阶段,三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 关键词:日本农业;物种传播;农耕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31.3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DOI编号: ; 10.14025/j.cnki.jlny.2019.02.060

传统农业时期中国对日本影响颇深,日本在农事方面向中国学习。凡农家种植、耕禄、培溉、收获之法多同于中国。绳文时期有些栽培植物,自中国传入日本。经琉球引进西瓜种子、秋海棠、腊梅、菜豆(隐元豆)、薏苡等。有不少学者认为, 东汉马援从越南引入薏苡。中世纪大量引进中国农业典籍,在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与中华农业文明同质以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的日本传统农业文化。 1 萌芽阶段(绳文时代10000B.C.-300B.C.

使用弓箭狩猎,使用木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与骨角器等。晚期开始栽培种植水稻。公元1世纪在北九州已形成许多部落,水稻传播到近畿,随后普及到关东。旱田种植谷子、大豆、稗子等;菜蔬是野菜;衣着用树皮作纺织原料。饲养家畜是狗,动物性食物是鱼类。到公元前后北九州地区和大和平原开始修渠引水灌溉,村落形成,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

早期铁从中国传到西北九州, 由输入开始自己锻造;后期日本生产铁, 也制造农业工具和武器。弥生时代中期,铁器在日本普遍增多, 包括锹、镰、斧、凿、刀、剑、戈、矛等。中国水稻种植技术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民间信仰礼仪风俗也随之传播进来,形成日本文化的基础。稻作早在公元前4世纪由逃避战乱的吴越人(江南)渡海到九州一带。1世纪传入京都,3纪传到关东,12世纪传到本州北部,明治时期才进入北海道。 2 农业发展阶段

4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基本统一日本列岛。通过与百济交往,吸收了中国文化,从朝鲜南部输入铁资源、铁农具、工具及其制作技术,不少秦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45世纪之交,秦汉两朝带去乐浪文化,其根源可追溯到汉魏文化。日本统治者积极倡导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平安时代逐渐形成独特的本国文化。这一时期手工业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有较大的提高。农田布局也趋于规范化。其次在种植业上,水田旱地和园地种植均有较大发展。马限于军用及贵族骑乘,牛用于农耕。养蚕业在部分地区也得到发展。 3 庄园土地大发展

庄园土地耕作技术趋向精细,荒地进一步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麦类作物上升为主要粮食作物之列,有的地方实行稻麦轮作,作物种植形成地方特色。水源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水车广泛使用。防治虫害的方法开始增多。经济作物芝麻、茬(灯油原料)、蓝草(染料)在各地开始栽培,各地出现特产。鱼市在各地出现。制盐大规模利用盐田,取代燃烧海草的制盐法。棉花由中国和朝鲜传入现在三河地区种植之后逐渐推广到日本。茶道和花道在这一时期逐渐奠定基础。京都成為纺织业的中心,丝织业尤其闻名。

江户时代水利工程和土地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范围扩大。这一时期的日本农业被马克思誉为小规模园艺式的农业。江户时代的农具实现由人力向畜力的转变和升级。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阶段,同时也奠定了近现代农业的格局和基础。日本各地形成地方水旱田耕作法,为明治农业的开展打下基础。稻作技术体系日臻完善,出现极具地方特色的插秧技术;发展出暗渠排水,制成了干鰯、油粕等商品肥料,改进施用技术;中耕的方法趋向多样和精细;发明使用鲸鱼油除虫技术;发展出专门化的脱粒与脱壳工具。这一时代被称作农书的时代,涌现出大量农学著作。 4 结语

目前学术界关于日本农业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化,近现代时期日本农业发展、日本水稻传播种植,中日文化物种交流方面。日本古代农业历史专题论文解见,成果相对较少,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未醉,魏露苓.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日本的传播[J].农业考古,201101):120-125.

[2]能登健,赵辉.绳文农耕论[J].农业考古,199101):90-9.

[3]张建世.日本学者对绳文时代从中国传去农作物的追溯[J].农业考古,198502):353-357.

[4]杜石然,范楚玉,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50-360. [5]李昕升,王思明.中国原产粮食作物在世界的传播及影响[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4):557-56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游修龄,曾雄生.中国稻作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68. [7]夏应元.相互影响两千年的中日文化交流[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305-310. [8]胡锡年.隋唐时代中日关系中的二三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8,(03. [9]王军彦.日本室町时代的文化及其特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03):57-65.

[10]吴廷缪.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70.29.

[11]李红,游衣明,衣保中.日本江户时期传统农业科技农学思想研究[J].农业考古,201101):116-119+128.

[12]叶磊.日本江户时期的农学成就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辛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ea7c1f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