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3-03-15 07:2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号:0905010145 邱译娴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49.68%居住在农村,占50.32%当今2011 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我国的一半的人口和经济。所以对于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农业与农村可以说是互相关联。

说说现在的农村。农村的的教育落后。普遍贫穷,生活条件困难。科技落后。个人学历低。这些是大部份人对于农村的认识。对于现在的农村人口的大学生。还是城镇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毕业以后。大部分都会选择在城镇里发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回农村里发展他们的事业。有高学历的人才,都去服务与城镇了。给城镇带来了发展,而对于农村想要发展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伤口。我不记得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这样对于农村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选择在城镇里发展呢? 第一, 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条件都要比城镇里差。 第二, 农村的工资相对于城镇要少很多。

第三, 农村能合适他们自己创业的项目比城镇里少的多。 第四, 农村的工作条件相对于城镇来说要辛苦的多。

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之后 都不会选择去农村发展。所以农村想要发展起来必须解决这个主要问题。 只要解决高学历人才问题。农村必然会有一个跃的飞展。 说说现在的农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现在的中国农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 :第一,农业相关人才少。 第二,收成效益也不高。

第三,经济效益相对于国际来说更是低。 第四,科技科学水平低。

想要全面发展农业,必须解决是农业相关人才少。只要有了农业相关人才,科技科学必然得到升级到一个全新的农业平台。那么他的收成与经济效益就进一步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提升,那么,就会吸引更多来自城镇的人口和农村的人口来投资与建设。

农业发展起来了,农业有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没理由在城市的市中心搞一个农田来耕田吧 所以从事农业的人一般都在农村里生活。农村里生活的人有了更多的收入,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去参与农村的建设,改变农村的生活条件与水平。

说说投资问题。现在的人们。有些钱,一般会去投资,投资会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带来发展。对于现在中国的农村和农业来说。农业农村没有什么值得人民投资的价值。 因为经济效益不高。风险也不小。 没人投资,也会给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说说人员流失。现在农村的人员。都是喜欢向城镇流动。

第六次人口普查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我们不难看出。农村的比例越来越少。慢慢就会完全流失。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 如果连人都没有 那么他会发展的起来吗? 不会。 所以。保留农村人口的比例 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97%,比改革开放以来24年平均值(7.33%)低3.36个百分点。可以说,现在既是建国以来农产品供应最充裕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分析农民收入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观察农民收入绝对不能仅看平均数。在农民收入平均增长速


度的背后,掩盖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具体到粮食主产区和纯农户,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是停滞甚至是下降的。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0-2002年,全国增收总户占56.4%,收入持平农户占1.6%,减收农户占42%。二是要看到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在不断恶化。1997-200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7.8%,比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3.84个百分点,城乡民居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111,比1978年的2.511扩大0.541983年的1.821(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年)扩大1.29,比1997年的2.471扩大0.64。三是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基础并不牢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些根本性的、长期的、深层次的因素并没有克服。

近年来我进行了广泛的基层调查,从政策层面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我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增长越来越面临明显的需求约束

这几年中央号召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而从农民的角度来讲,则是:种啥啥多,卖啥啥贱”。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业增长开始面临需求约束。从1996-2001年,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钱,用于食品的支出只有4分钱,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食品收入需求弹性,其数值只有0.04。现在市场上需求约束不明显的农产品越来越少。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只有30%,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低于50%。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这必然会在整体上影响农产品需求的扩张。农业的需求约束除了受长期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影响之外,还受短期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工人下岗,40%左右的农民收入下降,他们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肯定会受到影响。从统计上看,1998年以来城乡居民对肉类的需求是绝对减少的。农业一旦进入了消费需求约束的阶段,农业政策制定就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是通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第二个难题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的潜力也会越来越小。

农民非农就业不足,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不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从体制、政策到各项管理制度上,都限制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我国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城市化程度却只达到37.7%,比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还要低10.3%。我国目前人均GDP仅有900多美元,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农产品需求制约,最基本的原因全是城镇农产品消费群体比重太小。我国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最根本的障碍是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2001年,我国农业GDP份额已经下降到15.2%,而农业就业份额仍高达50%。第一产业与非农产业人均创造GDP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3.91,扩大到2001年的5.21。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关系,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工农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业部门取得了巨额的资金,农业的基础地位长期受到严重削弱;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就业严重不足;由于实行农村农业人口与城市非农业人口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关系遭到了严重扭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作用领域的扩展,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是,迄今为止,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现在农民外出就业仍面临着不公平的环境,对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有很多歧视性的政策。这种歧视性的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外出就业的不合理的行业和工种的限制;二是对农民外出要求的各种证件太多;三是对外出民工的收费过多过滥;四是在一些地区仍存在粗暴对待民工的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2a251f227916888486d7ff.html